1929年,朱德和妻子正在争执,突然,十几个敌军踹门而入:“谁是朱德!”生死关头,妻子扔给朱德一个脸盆:“给军长打水去!”没想到这个举动竟然救了朱德的命。
朱德一生都喜欢兰花,因为他的第五仁妻子叫伍若兰。
1903年,伍若兰出生在湖南耒阳。她毕业于湖南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
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毕业后伍若兰并没有去当老师,而是加入了共产党,回到家乡开展妇女运动,并担任耒阳县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
1928年2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发动湘南暴动,伍若兰和耒阳县委组织群众,欢迎朱德领导的工革命军第一师。
当时,伍若兰带领妇女们,手举小旗在街上欢迎朱德的队伍。
伍若兰站在人群前列,瞪着大眼睛观望,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看见大领导,还是大名鼎鼎的朱老总,伍若兰很是兴奋。
没想到第二天, 朱德派人过来找伍若兰。
见面后,朱德问了伍若兰一些问题,伍若兰都如实回答。
没想到,伍若兰这次见朱德竟是一段传奇姻缘的开始。
不久后,为庆祝攻城胜利,耒阳县委第二天在杜陵书院举行宴会,伍若兰被分派为党政军领导席上斟酒送菜。
在酒桌上,朱德给伍若兰布置了任务:让女子联合会在一周之内为我们部队编织出五百双草鞋。
“保证完成任务!”伍若兰欣然接受了任务。
伍若兰接到任务后,立刻召开妇女大会,成立临时编织厂,指挥妇女们进行编织。
不到一周,妇女联合会就完成了任务,被朱德一番夸赞。
经过这件事之后,伍若兰总想找朱德谈工作。
殊不知,朱德也喜欢上了伍若兰这样豪爽的湖南姑娘。
后来还是邓宗海捅破了两人之间的窗户纸。
“小伍,我知道你内心是喜欢我的,在我所遇到的女同胞中,数你不错。不过跟着我是要吃苦的……还要准备掉脑壳”。
“这些问题我都想过了,说实在话,从入党那天起,已作了打算,只要为了革命,我什么都舍得。反正,我跟你跟定了!”
不久,伍若兰和朱德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
1928年4月底,朱德带着部队来到了江西省宁冈县,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他们将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此时的伍若兰担任红四军军部政治部宣传部长。
1929年11月14日,朱德等人率领3600余名红四军将士,从茨坪出发,向赣南出击,不过敌人也紧跟其后,他们的处境很是危险。
凌晨,朱德他们在项山受到国民党刘士毅部的突然袭击。
此时,伍若兰要朱德先走,随部队突围,自己掩护,但是朱德不肯走。
就在他们争执的时候,他们藏身之处的房门被一脚踢开,闯进来十几个敌人。
伍若兰迅速夺过朱德手里的枪,对着敌人大声呵斥“你们不在前边打仗,跑到我屋里来干什么?”
说着,回头对站在一边的朱德大声命令:“老伙夫!还不去烧水给朱军长洗脸。”
朱德镇定自若,马上点头说了个“是”,便抽身往外走。
敌人又问伍若兰朱德去哪了,伍若兰指指后边那间屋子。
就这样,伍若兰的聪明机智让朱德化险为夷。
但是她自己在跑出去的途中,被敌人打伤了腿,被敌人抓了。
刘士毅听说抓到朱德太太,命令把伍若兰从寻乌押到赣州。
敌人问:“朱德、毛泽东在哪里?”
伍若兰答:“在红军里,在人民心里!
之后敌人使用各种酷刑,都未能动摇伍若兰的革命信念。
她说:“革命一定会成功,你们一定会灭亡!要想从我嘴里得到你们所需要的东西,除非日从西方出!”
敌人劝说她同朱德脱离关系,主动投降,她怒斥敌人:“要我同朱德脱离关系,除非赣江水倒流!”
她的一番话让敌人恼羞成怒。
1929年2月12日,残忍的敌人将伍若兰杀害于赣州卫府,并惨绝人寰地割下她的头颅,悬挂在赣州卫府城楼示众。
伍若兰牺牲时年仅26岁,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缅怀这位井冈山根据地的巾帼英雄,人们在公园为伍若兰塑了雕像。
伍若兰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在革命事业中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她的智勇双全、勇往直前的英勇行为,为人们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她用鲜血和牺牲书写了自己的传奇,成为了革命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