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潘长江看中北京一套紧临长安街的房子,面积足足有266平,进门就是100多平的大客厅,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空中花园,即使当时这些都只是描写在图纸上,潘长江仍然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而事实证明,这个决策还是非常有眼光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8年,北京的春天刚刚褪去寒意,空气里混杂着城市扩建的灰尘和蓬勃上升的欲望,潘长江那一年并没有想太多投资的事情,他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寻找一个真正能让自己和家人安心落脚的地方。 作为一名已经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小品演员,他的生活渐渐有了余裕,演出邀约稳定,收入也逐渐宽裕起来,买房这件事,成为了当时他最想做的选择。 有一次,他跟随朋友到市中心看房,那是个临近长安街的新楼盘,开发商展示的只有一套户型图和几张样板设计图纸。 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楼中楼结构,主打“居住体验”,强调空间的通透感与功能的分区合理。 潘长江拿着图纸仔细端详,上百平米的客厅跃然纸上,空中花园被布置在楼体中段的开放平台上,还有三面采光的大落地窗。 他站在样板间的楼梯口,脑子里不自觉地浮现出一家人围坐客厅、阳光洒在地板上的画面。 别人或许会犹豫,那时候楼市尚未完全热起来,很多人对新型户型持保留态度,更别说一个喜剧演员突然决定买下266平的大房子,还仅仅凭借图纸的描述。 但潘长江没多计较,他更看重住进去的舒适感,空间要开阔,通风要好,采光要足,生活要有点盼头。 他签下了购房合同,交了首付款,还向银行贷款了一部分,按他的性格,这其实是一件有些出格的事,但他自己说,这次是被房子的“气质”打动了。 几年后,房子终于交付,当他站在大客厅中央,看着阳光从高窗洒进屋内,眼神从空中花园里葱郁的绿意掠过,他知道自己没有选错。 房子的实际使用面积比图纸上标注的还要宽敞,层高足足有两层楼高,几乎没有压迫感,客厅的中央放置了成套沙发和低矮茶几,他喜欢在这里看剧本、排练小品。 每逢节假日,他和妻子在花园里种花养草,养了几盆月季,还搭了个葡萄架,生活就这样慢慢安顿下来。 当年买房时,他并没有把房产当作一种资产来看待,单纯是想“住得舒服点”,但北京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他的想象,长安街成为交通主轴,地铁、商圈、写字楼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十年不到,那片区域的房价就翻了几倍,中介登门出高价想收购他的房子,还有人提出长租协议,他最终选择将房子出租,收取稳定租金。 他并未因为房价上涨而沾沾自喜,也没有因此改变生活节奏,每天照旧工作、排练、演出,房子对他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炫耀的资本。 在那段时间里,他还买下了另一套位于四环的小区别墅,那边绿化极好,静中带闹,是他偶尔换住的地方,和很多疯狂囤房的投资者不同,潘长江始终将买房看作一项“改善生活”的支出,而不是投机行为。 这一切的背后,其实体现的是他对生活的真实判断,他从未自诩为懂得投资的精英,反而时常说自己胆小,不敢碰股票、基金那些看不懂的东西。 他的理财方式简单而笃定,重在可控、可见,而那一套266平米的房子,就是最具象的回报,在看不见未来的时候,他凭直觉做出了选择,而这个选择用20多年的时间回馈了他的果敢与坚定。 如果说他在喜剧舞台上带给了观众们一份快乐,那么在房产这件事上,他也悄悄地完成了一次“表演”——没有观众,没有剧本,却用一纸图纸演绎出一段人生中最值得回忆的篇章。 在北京这座不断生长的城市中,那套房子仍旧静静伫立,不张扬、不喧哗,却是潘长江人生旅途中最有分量的一站。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2012年12月18日——潘长江自称有傻福 只会攒钱买房却赶上好时候
1998年,潘长江看中北京一套紧临长安街的房子,面积足足有266平,进门就是10
粉头发的咔咔
2025-05-08 15:36: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