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2岁的段桂秀嫁给了21岁的王金长,新婚第10多天后,王金长去参军,

青史如烟啊 2025-05-08 14:42:09

1932年,12岁的段桂秀嫁给了21岁的王金长,新婚第10多天后,王金长去参军,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段桂秀拒绝改嫁。87年后,段桂秀在王金长的墓碑前大哭:“金长哥,我等了你整整87年呀……”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结婚不到20天,丈夫便参加了红军,她含泪送别。一句“等我回来”的承诺,让她从青丝守到了白发……

这就是段桂秀的经历。

1920年,段桂秀出生于江西于都的一个小村庄。由于家庭贫困,她从小就被父母送到了王家做童养媳。

王家的儿子叫王金长,段桂秀比他小了9岁,那时候,不懂事的段桂秀一直喊王金长哥哥。

和别的童养媳不一样的是,段桂秀在王家并没有受到折磨和打骂。王家人反而对她非常好,尤其是王金长更是把她当做自己的亲妹妹一样疼爱。两人经常一起去田间地头玩耍。王金长还教段桂秀识字,给她讲外面的世界。

那个时候的段桂秀对这位既是丈夫又是哥哥的人充满了崇拜之情。

1932年,段桂秀长到了12岁,也到了嫁人的年龄。王家人就操持了两人的婚事。

正式成了王家的媳妇,段桂秀憧憬着将来能和自己的金长哥哥白头到老,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现实并不如她所愿。

新婚不到20天,红军来到了他们的家乡,宣传革命思想。王金长被红军的革命热情感染,他决定跟随红军抗击敌人。

临走前,王金长拉着段桂秀的手对她说“我至多离开三五年,你一定要等我回来。”

段桂秀哭了,她不想让新婚丈夫离开,可是王金长已经下定了决心,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作为一个男人他必须要为国家做些什么。

就这样,在段桂秀的依依不舍下,王金长踏上了参军的路途。从此,段桂秀也开始了无尽的等待。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她站在门口的那棵香樟树下,望着王金长出发时的那条路,眼中既有期盼也有忧虑。

王金长离家后,段桂秀接替丈夫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一边做农活一边照顾公婆和还在读书的小叔子。

三年过去了,丈夫没有回来。五年过去了,丈夫没有回来。十年过去了,丈夫依然没有回来……

期间,段桂秀的娘家人曾经劝她改嫁。段桂秀为了拒绝,她躲起来不见娘家人。

1953年的一天,段桂秀收到了王金长的烈士证明书。人们告诉她,王金长在福建牺牲了。但是段桂秀怎么也不相信,她说金长哥哥说话算数,他一定会回来的。

之后,段桂秀把把烈士证明书放进相框,钉在墙上。每当段桂秀看到相框,她就觉得王金长还在她的身边。

从此,段桂秀依然坚强的活着,她一如既往的照顾着一家人的生活。还帮小叔子成了家。在这期间,段桂秀的公婆因病去世,他们临终前很是遗憾这辈子再也没有见到儿子。

后来小叔子有了儿子,他看嫂子无儿无女非常可怜,就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了段桂秀。之后,她的寄托全部放在儿子身上,终身没有嫁人。

2019年,段桂秀在身边人的帮助下,来到了烈士陵园,当人们把把“王金长”三个字,指给不识字的她看时,她瞬间哭了“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嫁给他”。

这场87年的等待,在这一刻画上了一个句号。

由于王金长未能见证新中国的诞生,更无缘目睹首都的壮丽风采。两年后,为了替丈夫圆梦,她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北京天安门,看着飘荡的五星红旗,她的心中升起无限的感慨。

如今100多岁的段桂秀儿孙满堂,她的身体还可以,每天正常吃饭,喜欢吃素。生活也可以自理,有时候还能去赶集。

段桂秀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短暂的激情,更是在漫长岁月中的相守与陪伴。她的故事不仅是对爱情的颂歌,更是对历史的铭记。希望我们都能从段桂秀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同时,我们也不该忘记,没有英烈的奉献牺牲,不会有今日的岁月静好!

0 阅读:50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