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一个寡母的4个儿子都在战场上牺牲了。她把一团棉花塞进儿子嘴里,然后用力搂住胸膛,紧紧的捂住嘴巴,直到把儿子捂死后,她才放松下来。她没有后悔,反而高兴地说:“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这样做!”
按理说,这位母亲已经失去4个儿子了,怎么可能如此狠心?
这个寡母名叫邓玉芬,1891年出生在北京密云县水泉峪村,很早嫁人为妻了。
邓玉芬的性格倔强,不怕吃苦,她认为只要肯干、肯吃苦耐劳,总有一天会过上好日子。
邓玉芬的夫家姓任,生活也不如意,不仅没有栖身之地的房屋,也没有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田地。和丈夫结为夫妻后,只能住在亲戚家里。
夫妻二人带着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白天就带着农具去大山深处,开垦荒地;晚上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家休息。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埋头苦干,夫妻俩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地。夫妻俩的生活越来越幸福,邓玉芬先后生下7个男孩。
1933年,日本侵略者来到邓玉芬的家乡,一家人的生活被打乱了。
1940年,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邓玉芬和丈夫商量后,决定把3个儿子都送到游击队。
两年之后,日本侵略者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了大扫荡,上级紧急召集当地的青壮年,参加部队抗击日本侵略者。
邓玉芬觉得自己要响应号召,又让2个儿子,还有丈夫都加入了村里组织的民兵队。
父子6人都成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士,这是一件值得邓玉芬骄傲的事情,可是,战争是残酷的,父子6人都牺牲了。
一家九口人,被日本侵略者害得家离子散,丈夫和5个儿子牺牲,一家人仅剩邓玉芬和两个小儿子。
乡亲们都以为亲人的离世,会让邓玉芬一蹶不振。可是,邓玉芬很坚强,她告诉自己日本侵略者还没有赶出家乡,自己不能倒下。
邓玉芬虽是一个瘦弱女子,也能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贡献。她每天在地里辛勤劳动,收获的粮食,又支援给八路军和游击队。
她每天还要抽出一些时间,为八路军的战士们洗衣服、做饭、纳布鞋。
除此之外,她还要照顾伤员,亲手给伤员做饭、喂饭、伺候伤员的大小便,总之就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都会尽力去做。
邓玉芬每天都会为八路军战士,做很多事情,虽然很辛苦,但她心甘情愿。虽然失去了亲人,但是她每天很充实,也很快乐。
1944年,日本侵略者又来到邓玉芬的家乡扫荡。邓玉芬带着两个小儿子撤退途中,有一个儿子走丢了。
邓玉芬焦急的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孩子,此时,日本人还在扫荡,她只能放弃找儿子,照顾另外一个孩子。
日本鬼子和伪军在大山里寻找八路军,邓玉芬带着小儿子躲藏在一处山洞里,孩子小不懂事,一直哭闹着要回家,邓玉芬一直哄孩子,可是孩子的哭闹声越来越大。
这时,山洞外面有很多日本鬼子在搜山,邓玉芬担心孩子的哭声,会把日本鬼子引进山洞。
此时,山洞里还藏着几名八路军伤员,邓玉芬为了不连累这几名伤员,快速从自己身上的棉衣里,撕出一团棉花,用力塞进了孩子的嘴里,一只手紧紧的搂住儿子的胸口,一只手捂住孩子的嘴。
不管儿子怎么挣扎,邓玉芬都不敢放开手。日本鬼子走后,她才慢慢地松开手,才看见儿子的脸色青紫、已经没有呼吸了,不管怎么呼喊,都没有回应了。
邓玉芬看着怀里的儿子,她哭了,哭得让人心碎!她是一个坚强的人,没有因为失去幼子而倒下,还是一心一意为抗战做贡献。
1945年,华夏儿女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邓玉芬眼含高兴地泪水,心中默默地对九泉之下的丈夫和儿子说:“咱们赶跑了日本侵略者,你们可以安息了!”
后来,等于对人们说起这件事时,她坚定的说:“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这样做!”
后来,人们提起她的名字时,不管是受到她帮助的战士、还是乡亲们,都激动不已。这是一位英雄母亲,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令人敬佩!
路上客
致敬!英雄母亲邓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