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有何区别? 我们读三国,不管是《三国志》或者《

小凡读史 2025-05-08 08:28:10

三国时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有何区别?

我们读三国,不管是《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经常出现某位将领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假黄钺)的情况。节,就是符信的意思,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古时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将军使用。那么这几种有何区别,哪个权力最大?

两汉三国时期,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其实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叫法不同。例如,假节的辛毗可以依据皇命而约束假节钺的司马懿;曹真在本传为「假节」,但在奏上尊号时列名「使持节」,连出土的曹真碑也是「使持节」;又如魏延在本传为「假节」,但在弹劾李严联名上表时却为「使持节」。

随着时间的推进,晋代魏统一三国后,使节开始区分层级,“假节”、“持节”和“使持节”、“假节钺(或“假黄钺”)”代表不同的权力和名望。整理一下后来晋朝的持节都督权力区别:

(一)假节:平时没有权利处置人,战时可斩杀犯军令的人。

(二)持节:平时可杀无官位之人,战时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

(三)使持节:平时及战时皆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

(四)假节钺(或假黄钺):可杀节将(含假节、持节、使持节)。

0 阅读:19
小凡读史

小凡读史

人文历史,谈天说地,一起探寻历史真相、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