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莫迪取消了前往莫斯科参加阅兵的行程,改由印度国防部长前往莫斯科。5月

东鸿说过 2025-05-07 18:18:45

4月30日:莫迪取消了前往莫斯科参加阅兵的行程,改由印度国防部长前往莫斯科。5月3日:印度国防部长又取消了行程。印度最近的外交操作,简直堪称“滑铁卢”现场直播——原定莫迪亲自出席的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先是降级成国防部长,最后竟缩水成“国防部国务部长”代打。 为啥说印度在“两头敷衍”?看看它的处境就明白了。论军事,印度70%的武器都靠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T-90坦克这些宝贝疙瘩,离了俄罗斯根本玩不转。可美国呢,一边拿着关税大棒吓唬人,对印度87%的出口商品加征26%的税,一边又抛橄榄枝,说要卖F-35战机、减免液化天然气关税,还承诺支持印度“入常”。论能源,印度40%的原油得从俄罗斯买,可美国非逼着用美元结算,不然就制裁印度银行,搞得印度外汇储备从7000多亿暴跌到6500亿,钱包越来越瘪。这种情况下,印度想两边都不得罪,简直比走钢丝还难——跟俄罗斯走太近,怕美国关税加码;跟美国贴太紧,又怕俄罗斯断了军售,典型的“夹板气”综合征。 俄罗斯可不是好糊弄的,直接来了记“硬核反击”。先是暂停交付S-400的关键组件,印度防空部队眼巴巴等着装备,这下直接“断粮”了;接着又推迟“布拉莫斯”导弹的升级项目,这导弹可是印度为数不多的“国产骄傲”,这么一搞,战斗力直接打折扣。更绝的是,俄罗斯放话要卖武装直升机给巴基斯坦,这等于在印度后院放火——巴基斯坦要是有了这些装备,克什米尔冲突里印度更难占上风了。俄媒还公开吐槽印度“战略投机”,拿中国对比说“印度影响力差远了”,把莫迪想当“南亚老大”的面子撕得稀碎。 美国这边则是“胡萝卜加大棒”玩得溜。关税大棒挥下来,印度对美出口预计一年损失73亿美元,纺织、钢铁这些支柱产业叫苦连天。可转头又给甜枣,说只要减少对俄能源依赖、签署《数字贸易协定》,就给F-35优先购买权,还减免液化天然气关税。美国心里明镜似的,印度想在军事上“去俄化”没那么容易,但通过经济施压,总能让印度乖乖往自己怀里靠。这种软硬兼施,把印度折腾得团团转,既想接住美国的好处,又怕俄罗斯报复,活像个在糖果和鞭子之间犹豫的孩子。 这场外交风波对印度的影响可不小。军事上,俄罗斯军售一卡脖子,印度的装备更新计划全乱了套,S-400没法部署,边境防空漏洞百出;布拉莫斯项目停滞,导弹威慑力大减,巴基斯坦趁机在克什米尔搞小动作,印度只能干瞪眼。经济上,美国关税让出口受挫,俄罗斯又拒绝卢比结算,买能源得花更多外汇,本就紧张的财政更是雪上加霜。外交形象上,俄罗斯说它“背刺盟友”,美国把它当“棋子”,连巴基斯坦都嘲笑它“外交滑铁卢”,莫迪一直想打造的“有声有色大国”人设,这回彻底破了功。 现在印度咋办呢?玩起了“左右摇摆”的老套路:一方面,宣布削减23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关税,连液化天然气税都考虑取消,讨好美国的心思明明白白;另一方面,偷偷派特使去莫斯科谈军售,希望俄罗斯高抬贵手,恢复S-400和布拉莫斯的供应。更有意思的是,印度还想借“抗中”转移国内矛盾,在边境搞小动作,结果被中国反手一个反倾销调查,对印度氯氰菊酯加征关税,农业和化工产业又挨了一闷棍。 说到底,印度想在美俄之间走钢丝,却没料到两边都不是省油的灯——美国要的是绝对服从,俄罗斯要的是坚定盟友,夹在中间想“两头占便宜”,最终只会落得个“两头不靠岸”的下场。这场外交危机,说到底是印度高估了自己的“平衡术”,低估了大国博弈的残酷性,往后的路,怕是更难走了。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东鸿说过

东鸿说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