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州的凌晨三点,41岁的张小龙独自在腾讯大厦调试微信。当"摇一摇"功能第一次成功运行时,这个沉默寡言的程序员突然跳起来撞翻了咖啡杯——褐色液体浸湿了他穿了五年的牛仔裤,而他却盯着手机屏幕上那朵跳动的火花傻笑。 1997年,28岁的张小龙写出Foxmail时,连服务器都是自费的。有次电脑硬盘损坏,他三天三夜没合眼重写代码,最后晕倒在键盘上。醒来第一句话是:"用户数据还在吗?"这个宁愿啃馒头也不愿收费的"傻子程序员",后来竟拒绝了微软百万美元的收购邀约:"Foxmail是我的孩子,不卖。" 2011年微信上线时,腾讯内部没人看好。张小龙带着团队挤在最小最旧的办公室,墙上贴着"每天迭代一个版本"的军令状。有次服务器崩溃,他直接睡在机房,用身体给机器保温。当用户突破1亿时,这个产品经理却躲在洗手间哭了一场——他刚收到封盲人用户的感谢信,说微信的语音功能让他重新"看见"了世界。 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一夜间炸响中国。张小龙却带着全家躲进山里,手机调成飞行模式。"您不看看数据吗?"助理急得直跺脚。他摆摆手:"让用户好好过年,比什么数据都重要。"后来马化腾亲自打电话道贺,他正在河边教女儿钓鱼。 如今微信月活超13亿,但张小龙的工位依然在腾讯最角落。最近有员工发现,这位"中国第一产品经理"深夜偷偷登录用户反馈系统,逐条回复普通人的建议。而在微信总部,那台泼过咖啡的电脑被珍藏在展示柜,屏幕上定格着"摇一摇"的第一版代码,注释栏写着:"让孤独的人,听见世界的声音"。 👉 你还记得第一次用微信是什么时候吗?评论区聊聊你的"朋友圈"故事
腾讯公司为何坚决不提供“已读”功能?说句难听的话,如果腾讯真的要在微信上提供已读
【55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