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位女性潜水者在潜水时,看到一只鲨鱼的牙上挂着一根大钩子,便帮助它把钩子摘下,就在她帮助后准备离开时,让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这头鲨鱼还有它的同伴,冲着那个潜水的人游了过来。 1996年,克里斯蒂娜·泽纳托在巴哈马潜水时,遇到了那条嘴角卡着鱼钩的鲨鱼。那一刻,她没多想,凭着对海洋生物的情感和多年潜水经验,决定出手帮忙。这不是啥浪漫的故事,而是真实发生在她身上的经历。她是谁?为啥会跟鲨鱼扯上这么深的联系?这一切,得从她的成长说起。 克里斯蒂娜1971年出生在意大利,家里有个特种部队潜水员的老爸。她小时候,老爸的任务照片和潜水故事就是她的“童话书”。那些黑白照片里的海底世界,勾起了她对海洋的好奇。父亲告诉她,潜水不光是技术活,更得尊重自然,这话在她心里扎了根。后来,她家搬到非洲刚果,住在靠海的马约姆贝森林附近。那儿的海洋风光彻底打开了她的世界。她常戴着面罩脚蹼潜水,看鱼群穿梭,追着小螃蟹跑,甚至跟海龟一起漂。这些经历让她觉得,海洋生物不是敌人,而是朋友。 在刚果的日子,她开始有个念头:长大后要当“海洋守护者”。在她眼里,鲨鱼不是恐怖片里的怪兽,而是挺优雅的家伙。她通过书和纪录片知道,鲨鱼其实是海洋生态的“大管家”,缺了它们不行。这信念在她心里越来越坚定。15岁回意大利上高中后,她虽然离海远了,但热情没减。课余时间,她泡图书馆查海洋资料,回忆刚果的海滩时光。高中毕业,她学了语言和旅游管理,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这为她后来跟世界各地的人交流打下了基础。 1993年,22岁的她去巴哈马度假,第一次试了水肺潜水。那一刻,她感觉自己找到了归宿,果断决定留下来,把潜水当职业。凭着语言优势,她很快找到潜水相关的工作,后来还成了教练。1995年,她加入巴哈马潜水探险协会,在老潜水员本·罗斯指导下,学了怎么跟鲨鱼打交道,比如轻抚它们让它们放松。到1996年,她已经很了解加勒比礁鲨的习性了。这一切,都为那次跟鲨鱼的“交锋”铺了路。 那次潜水,她看到一条加勒比礁鲨嘴角卡着鱼钩。她知道,这钩子不取下来,鲨鱼可能感染甚至活不下去。她慢慢靠近,小心翼翼伸手摸到钩子,轻轻一拉,取了出来。结果,鲨鱼没跑,反而绕着她转了一圈。更夸张的是,它还带了两条同伴过来,嘴里也卡着钩子。她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这可能是鲨鱼在“求助”。她又帮另外两条取了钩子,整个过程它们都很配合,没一点攻击的意思。取完钩子,三条鲨鱼在她身边转了转,然后游走了。这事儿让她震撼,也更坚定了她跟鲨鱼和平共处的想法。 这次经历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从那以后,她在巴哈马潜水时,经常帮鲨鱼取钩子,总共摘了300多个。她把这些钩子留下来,拿去给人看,告诉大家人类活动咋伤害海洋的。她还跟一条叫“Foggy”的鲨鱼成了“老朋友”。这家伙每次见她都会凑过来,像认识她似的。她觉得,这不是巧合,而是信任。 因为这,她得了个“鲨鱼低语者”的称号。她没把这当荣誉,而是用来做更多事。她上国家地理、发现频道讲故事,告诉大家鲨鱼没那么可怕,反而是海洋的保护者。她还参与推动了2011年巴哈马的鲨鱼保护区立法,禁了商业捕鲨。这政策能成,她功劳不小。 除了鲨鱼,她还是个厉害的洞穴潜水员。在巴哈马卢卡延国家公园,她重新画了水下洞穴地图,发现了不少新洞穴,把陆地洞穴和海洋蓝洞连了起来。这些成果不光是探险,还帮了科学研究。她2011年进了女性潜水员名人堂,2013年加入探险家俱乐部,还拿了白金职业5000奖。这些认可,都是她实打实干出来的。 2020年,她搞了个“水之子民”组织,专注水资源和海洋保护的教育。她想让更多人加入进来,把她的使命传下去。现在,她的故事还在激励人。鲨鱼在她眼里,从来不是威胁,而是伙伴。她用行动证明,人和自然是可以互相尊重的。
1996年,一位女性潜水者在潜水时,看到一只鲨鱼的牙上挂着一根大钩子,便帮助它把
混沌于浮云
2025-05-06 20:22: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