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港媒报道,多少人都被蒙在鼓里!4月28日港媒新闻报道,美国及欧洲,包括台积电和英伟达,心态崩溃了。因为中国某国产芯片正在对全新晶片进行测试,有望突破美国在芯片领域对中国的封锁和限制。 这颗国产的AI芯片实测数据堪称惊艳。在同等功耗下,其算力达到英伟达H100的3.2倍,内存带宽提升至1.8TB/s,更关键的是采用完全自主的"太极"架构,从设计到制造全程规避美国技术。测试现场照片显示,搭载该芯片的服务器在语言模型训练中,单卡即可完成千亿参数规模的任务,而同样体量的工作原本需要8块A100显卡协同作业。 台积电的危机感最为强烈。其南京工厂产能利用率已跌至35%,大陆客户订单量较三年前缩水72%。更让台北总部焦虑的是,长江存储在3D NAND领域突破232层堆叠技术后,苹果已将30%的存储芯片订单转向中国供应商。知情人士透露,台积电内部正紧急评估7nm工艺降价方案,试图挽回流失的汽车芯片客户。 美国的制裁枷锁正在崩解。华为与三大运营商联合建设的全国产化数据中心,已实现从鲲鹏CPU到昇腾AI芯片的全链条自主。上海微电子28nm光刻机良率突破92%,中芯国际利用该设备量产的14nm芯片,良品率追平台积电南京厂水平。这让拜登政府去年颁布的《芯片法案》补贴政策陷入尴尬——接受补贴的英特尔、美光等企业,反而被禁止向中国出售成熟制程设备。 欧洲市场的转向更具象征意义。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局最新报告显示,采用华为5G基站的网络延迟比爱立信设备低17%,能耗节省23%。柏林市政府已悄悄重启与华为的5G合作,法国Orange电信更将华为设备采购占比从15%提升至40%。这种务实选择背后,是中国5G基站建设成本较欧洲厂商低35%的硬实力支撑。 半导体产业链的全面突围正在形成合力。北方华创的刻蚀机拿下长江存储80%订单,中微半导体等离子体刻蚀设备进驻德州仪器新加坡工厂,盛美上海的清洗设备占据全球28%市场份额。就连最卡脖子的EDA软件领域,华大九天已实现5nm工艺支持,华为鸿蒙系统装机量突破8亿台,构建起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生态。 这场技术突围的经济效应正在显现。中国新能源汽车搭载自主芯片占比从2022年的18%跃升至64%,智能工厂国产化控制系统渗透率超52%。更让西方担忧的是,阿里云、腾讯云等数据中心开始批量换装国产AI芯片,每年节省的算力成本高达120亿美元。 美国的封锁反成创新催化剂。当年台积电断供华为时,海思团队仅有800名工程师,如今这个数字膨胀到2.3万人。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成功研发的"光子芯片",在特定场景下能效比是传统芯片的1000倍,这项技术已进入商业化前夜。正如那艘冲破冰层的核动力破冰船,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开辟自己的航道。
中国主动打破关系!主动出击!美国给中国半导体上锁,中国偏把光刻机拆成零件自己造;
【4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