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涂孝文叛变后,供出了李青林,李青林被捕后,死不承认自己党员的身份,特

粉头发的咔咔 2025-05-06 15:24:31

1948年,涂孝文叛变后,供出了李青林,李青林被捕后,死不承认自己党员的身份,特务只好叫涂孝文与李青林当面对质,不料李青林见到涂孝文后,爽快承认:我当然认识他!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8年的重庆,被一层压抑的阴云笼罩着,特务机关昼夜搜捕地下党成员,街头巷尾人心惶惶,山城高墙里,牢门咯吱作响,一场审讯即将展开。 涂孝文,一度在党内担任要职,此时正坐在特务办公室里,双手发抖,他早在数日前被捕,不堪酷刑,出卖了二十多个同志的名单,其中包括万县女子中学的教员李青林。 李青林在万县的身份一直极为隐蔽,表面上是沉静温和的女教师,实际上却担负着重要的组织联络任务。 涂孝文的供词送到特务头子徐远举手中时,李青林正巧察觉不对,立即安排销毁机要资料,并以去理发店的名义试图转移,终究晚了一步,特务堵住巷口,将她当街带走。 押送至渣滓洞看守所时,她的神情依旧沉静,既无惊慌也无愤怒,仿佛已做出心理准备,初次审讯,她坐在冷硬的木凳上,面对满墙刑具,不发一言。 审讯室内,气氛冷得能凝住水珠,几块砖头塞进老虎凳,她的腿骨几乎断裂,汗水从额头流进嘴角,她却始终咬紧牙关,不曾吐出一句有价值的话。 几日之后,牢里传出她断腿未愈,却仍坚持坐起,用筷子在墙壁刻字,将外界传来的消息一字一句地传递给牢友。 她低声讲着苏联战士的故事,声音轻柔,却带着某种无法动摇的坚定,看守听见她在教一名年轻女犯识字,讥笑她不识时务,她抬起头,目光直视那人,神情不卑不亢。 徐远举决心换一种方式,他命人将涂孝文带至审讯室,打算让这位昔日的同志来撼动她最后的心理防线。 审讯室里光线昏暗,尘土飞扬,门一响,穿着整齐的涂孝文缓缓走进来,李青林坐在椅子上,脸色苍白但双眼依然有神,她抬起头,语气平淡地说出:“我当然认识他。” 这句话让在场的特务精神一振,随后她慢慢站起,靠着桌子支撑身体,目光落在涂孝文脸上,不带一丝畏惧,她揭出两人过去的私怨,当众说出他曾意图接近自己,求爱不成后怀恨在心。 一句“你想借敌人之手铲除我”把整场对质引向失控,涂孝文低头无言,额角汗珠直冒,特务本欲借此撬开李青林的口,却发现反倒成了她揭露叛徒的舞台。 对质失败,特务们恼羞成怒,又将她关回牢中,这时她的右腿已肿得变形,靠着同伴撕下的布条才得以简单固定。 那晚牢里很静,只听得牢友帮她翻身时细碎的动作声,李青林咬着牙不让自己出声,像怕惊扰别人,也像怕惊扰自己心中的信仰。 不久之后,特务对涂孝文失去了耐心,他被关入单人牢房,享受的所谓优待也被撤销,三日之后,他的牢门再未开启,守卫口风很紧,但众人都知道,他已经被秘密处理掉了。 秋风起时,国民党节节败退,11月14日清晨,渣滓洞内传出脚步声,枪械碰撞声夹杂着押送犯人的口号,李青林被特务用担架抬出牢房,她身旁还有十几位革命者,一同被带往电台岚垭刑场。 据后来幸存者回忆,那一日山头晨雾弥漫,押送队列在半山腰驻足片刻,李青林挣扎着坐起身,声音微弱却清晰:“新中国要来了。” 那一刻仿佛天地都为之一静,几秒之后,枪声响起,她与众人倒在落叶未扫的山坡上,年仅三十六岁。 她的名字后来被刻进了歌乐山的烈士碑林,与成千上万的无名英烈一同,静静伫立在山城之巅。 那些年无数人的信仰、鲜血与生命,都在这座城市的砖石里留下了印记,而李青林,用一次挺身认人的“我当然认识他”,为信仰画下了最后的句点。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人民网——女中豪杰李青林

0 阅读:1
粉头发的咔咔

粉头发的咔咔

粉头发的咔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