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修建秦岭隧道,向德国购买盾构机,德国当时十分傲慢:3.5亿一台,不讲价,我方仔细商议过后,决定购买,20多年后,德国后悔到想哭。 “给中国100年也造不出来,一台3.5个亿,爱买买,不买拉倒!”1997 年,德国厂商一脸傲慢地对前来洽谈购买盾构机的中方人员说道。 彼时,中国要修建秦岭隧道,传统挖掘方式效率太低,急需盾构机来提高工程进度。 面对德国人的漫天要价,中国团队内心满是愤懑却又无奈,经过仔细商议,为了工程顺利推进,最终还是咬咬牙答应了这离谱的价格,斥巨资购入两台。 可买了之后才发现,这盾构机就是个 “麻烦精”,故障频发,每次请德国工程师来维修,费用高得吓人不说,还禁止中国技术人员靠近学习。 “这机器上的每个螺丝都标着‘禁止拆卸’,他们连维修手册都用密码锁着。”20年前参与秦岭隧道工程的老工程师回忆起德国盾构机的 “傲慢” 时,语气里仍有不甘。 不仅因为天价,更因为对方连基础的技术交流都严防死守,生怕中国学会 “偷师”,这哪里是卖设备,分明是把中国当 “提款机”,狠狠拿捏住我们在盾构机技术上的短板。 但中国人的智慧,从来不是 “硬刚”,而是 “巧破”,中国人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受人控制的日子绝不能长久!” 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科研人员们开启了艰难的自主研发之路。 他们从零起步,拆解分析盾构机结构,一点点摸索原理,历经无数个日夜的拼搏,2008年,我国第一台自主品牌盾构机成功问世。 到了2012年,成都地铁项目中,国产盾构机与德国盾构机同场竞技,咱们的设备不仅掘进效率高,还更加稳定可靠,直接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如今,国产盾构机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还远销海外,价格更是实惠,以前进口一台要3.5亿欧元,现在国产的只要2000 - 3000万。 网友们纷纷评论:“中国科技,就是牛!打破垄断,让老外知道咱们的厉害!” 如今全球每卖出10台盾构机,就有7台贴着中国牌,连德国本土项目都开始采购中国设备,这种 “反向输出” 的背后,是整个产业生态的胜利。 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再难的技术堡垒都能攻克,曾经被国外技术垄断的憋屈,终将化作我们奋勇向前的动力。
1997年,中国修建秦岭隧道,向德国购买盾构机,德国当时十分傲慢:3.5亿一台,
静听松风吟古韵
2025-05-06 14:46: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