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在上甘岭战役中,17岁女兵蒋振娟目睹志愿军被美军炮击的惨状后,心理彻

指尖流沙呐 2025-05-06 14:41:40

1951年,在上甘岭战役中,17岁女兵蒋振娟目睹志愿军被美军炮击的惨状后,心理彻底崩溃,从此待在精神病院,再也没出来。 麻烦大家在阅读时,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支持! 蒋振娟是“战争后遗症”受害者中的一员,1950年代初,上甘岭战役的战火一触即发,年仅16岁的蒋振娟,怀揣着一腔热血,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 她虚报了两岁年龄,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坚定,毅然决然地穿上了军装,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护士,她告别了家乡的亲人,踏上了未知的征程,那一年,她还是个孩子,却已肩负起了救死扶伤的重任。 初入军营,一切都与蒋振娟想象中不同,没有电影里的浪漫,只有真实的残酷,她目睹了战友们血肉模糊的身躯,听到了他们撕心裂肺的哀嚎。 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午后,蒋振娟正忙碌地穿梭于各个患者之间,为伤员们更换药水,进行包扎,她穿着一件洁白的护士服,在灰暗的环境中显得格外醒目,也格外脆弱。 就在这时,一阵尖锐的呼啸声划破了宁静,紧接着是沉闷的爆炸声和纷乱的脚步声,蒋振娟的心猛地一沉,她知道,又有新的伤员被送来了。 她来不及多想,迅速朝着帐篷外跑去,只见几个士兵正抬着一个担架,上面躺着一个年轻的战士,他的脸色苍白如纸,胸口有一个触目惊心的伤口。 鲜血像不要命似的从伤口中涌出,瞬间染红了他身上的军装,也染红了蒋振娟洁白的护士服,蒋振娟的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攥住,疼得她几乎无法呼吸。 她从未见过如此可怕的景象,她的眼泪夺眶而出,模糊了她的视线,她强忍着心中的恐惧和悲痛,迅速上前,试图为这位年轻的战士进行急救。 她颤抖着双手,试图压住他胸口的伤口,试图止住那不断涌出的鲜血,她一边进行着紧急处理,一边呼唤着担架上的战士,希望他能睁开眼睛,哪怕只是对她说一句话。 可无论她如何努力,如何呼喊,那个年轻的战士始终紧闭着双眼,他的呼吸越来越微弱,身体也逐渐冰冷下去。 那个年轻的战士,在她怀里渐渐失去了生命体征,他的眼神,从痛苦到迷茫,最后定格在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那双眼睛深深地刺痛了蒋振娟的心,她开始害怕夜晚的到来,因为每当夜幕降临,那些死去的战友的面孔就会浮现在她的眼前,他们的哀嚎声,如同梦魇般缠绕着她,让她无法入睡。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美军对志愿军阵地进行了疯狂的炮击,整个山头被削低了两米,阵地上寸草不生,一片焦土。 蒋振娟所在的野战医院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伤员们不断增加,她的工作变得更加繁重,在坑道里,伤员的内脏被剧烈的爆炸震碎,鲜血从他们的耳朵里流出,他们痛苦的呻吟声,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让人不寒而栗。 她每天都要面对死亡的威胁,她开始出现幻觉,她觉得那些死去的战友,就在她的身边,他们向她伸出手,想要拉她一起离开这个人间地狱。 战役结束后,蒋振娟被送回了国内,但战争给她带来的创伤却永远无法愈合,她无法忘记那些死去的战友,无法忘记那些血腥的画面,她开始逃避现实,将自己封闭在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 她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在那里,她得到了精心的治疗和照顾,可她的病情却始终没有好转,她的记忆永远停留在了17岁,那个上甘岭战役爆发的时候。 她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地点,忘记了自己是谁,她只知道,自己是小蒋,一个年轻的志愿军护士。 在精神病院里,医生和护士们都叫她“小蒋”,因为她的记忆永远停留在了那个年轻的年纪,她每天都会对着空气说话,仿佛那些死去的战友就在她的身边。 她会突然惊醒,然后四处张望,寻找着并不存在的敌人,她会哭泣,会大笑,会像一个孩子一样,需要人时刻的陪伴和照顾。

0 阅读:1
指尖流沙呐

指尖流沙呐

指尖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