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郎咸平教授直言不讳的告诉了我们:2025年中国将面临一个最大的危机,并称中国被美国制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已经让美国无利可图了。 这话乍一听其实还算有道理,但仔细一琢磨就能发现不对,如果无利可图,那美国现在天天让我们给他们打电话干嘛?所以,说白了,这压根不是钱的事,是“权”的事! 你想啊,过去三十年,全球科技规则从芯片架构到通信标准,从操作系统到金融结算,全是美国说了算。 可现在中国华为 5G 专利全球第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46.98%,C919 大飞机订单突破 105 架,这些都在动摇美国的规则制定权,他能不急吗?咱们用四十年跑完别人两百年的路,现在要自己当老板,原先的东家当然要使绊子。 美国国防部一边禁止华为设备,一边又求着国会豁免,因为全球三分之一的电信设备都是华为造的;台积电美国厂亏得底裤都快没了,南京厂却赚得盆满钵满,这说明什么?说明美国的制裁不是“无利可图”,而是“有利可图但威胁到我的霸权”。 而我们想破局现在面对的危机,就不能指望美国松手,自从2018年贸易战到现在,美国压根没想过给放过我们,所以我们还是得靠自己! 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2024 年 GDP 达 134.91 万亿元,这意味着任何技术都能在这里找到应用场景,大疆无人机在美国商用市场占 47%,不是因为便宜,而是因为技术过硬;华为 5G 专利全球第一,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因为每年投入千亿研发,这种市场反哺技术的闭环,是中国科技突围的关键。 人才更是核心竞争力,教育部统计2025 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 1222 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这些年轻人不是负担,而是创新主力军。 寒武纪的 AI 芯片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商汤科技的大装置 - 大模型战略吸引了全球顶尖人才,当这些最强大脑与市场需求结合,就能孵化出硬科技。 郎咸平教授的话或许不全对,但也并非空穴来风,美国的制裁确实会带来阵痛,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压力往往是创新的催化剂。 我们既要在 5G、新能源等战略领域保持领跑优势,更要在基础科学领域加大投入,让原创性技术突破成为刺破技术垄断的利剑。 同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纽带,与发展中国家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用开放合作的星辰大海,消解霸权主义的围堵阴霾。
☁美国为什么不收割印度?说白了,不是美国不想动印度,而是印度这块地太太硬,
【3评论】【14点赞】
我今天又博学了吗
白嫖不应该说白嫖吗?
秋天的童话
你个外行懂啥?
林木
渣男还有什么市场
墨鱼蛏子
919才交付了几架?你这儿都打了一圈鸡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