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部队在云南原始森林深处,发现一群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男男女女。经过调

老阿七说史 2025-05-06 12:12:11

1956年,部队在云南原始森林深处,发现一群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男男女女。经过调查发现他们人数众多,而且生活的环境十分落后,常年生活在幽暗的森林中,身上的衣服都快要衣不蔽体,日常大多依靠野果打猎生活,犹如一群原始人在森林中生活。 “听说哀牢山上有‘野人’,不过从来没见过,想来见到的人都被抓进山里了。” 解放军半信半疑,带队走进了这片原始森林,所到之处,几乎看不到人类生活的痕迹。 云南解放后,解放军和民族工作者就开始探访山区,寻找被遗忘在山里的人,帮助他们开展新生活。 云南哀牢山附近,就流传着许多神秘野人的传说。哀牢山地形复杂,茂盛的密林隐藏着许多秘密。 丛林中连一条平整的路都找不到,解放军只能一边劈开缠绕的树枝,一边向密林深处寻找。 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中遮天蔽日,却挡不住炎炎夏日的热气,饶是顽强的解放军,也很快在汗水和闷热中昏昏欲睡了。 “快看,这是手工制作的锤子吧!” 一个战士似乎是发现了人类踪迹,立刻让其他人振奋起来。解放军在周围仔细搜寻,发现了一些废弃的芭蕉叶子,还有杂乱的足迹。 这座偏僻的原始森林中,确实有人在生活,而且从找到的工具和痕迹看,这并不是所谓的“野人”,或许是个有序的部落。 解放军们立刻打起了精神,沿着留下的踪迹,探访山林中的神秘人。 搜寻工作进行到第四天,解放军战士再没有发现类似的痕迹,正当他们毫无进展之时,拨开一片密林,却不期然撞上了一个披头散发浑身的人。 四目相对,解放军顿时惊喜起来,找了这么久,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见到了一个山中神秘人。 “老乡,我们是……” 刚一开口,还没自报家门,那人就像受到惊吓一般,掉头狂奔,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了错综复杂的密林中。 解放军不肯放弃,循着那人跑走的方向,又仔细搜寻了许久,终于在哀牢山深处,发现了一群被遗忘的人。 那是一群衣不蔽体的男男女女,长期生活在原始森林中,他们皮肤黝黑,蓬头垢面,身上遮盖的东西要么是宽大的芭蕉叶,要么是破破烂烂的树皮。 见到陌生的来人,这群人立刻惊慌起来,纷纷举起木棍、护住孩子,口中叽里呱啦,说着一些听不懂的话。 “老乡,我们是来帮你们的……看,这是送给你们的礼物……” 解放军将自己随身带的干粮递给他们,他们依旧是一副不信任的样子,要想让这群世代避居山林人们放下戒备,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此后解放军和当地的民族工作队,多次前往深山老林,与这些人接触,每一次都带上衣服、粮食和盐巴。 几番接触下来,从手舞足蹈的比划,到指手画脚的沟通,解放军逐渐了解到,这群人的过去和历史。 生活在云南哀牢山的人们,是一支叫做苦聪人的少数民族,由于战乱和贫穷,苦聪人为了躲避伤害,一步步退回了哀牢山深处。 苦聪人祖上曾有被土匪打杀的痛苦经历,因此十分害怕外来人,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对外面的恐惧也越来越深。 哀牢山的原始森林,就是苦聪人的桃花源,他们在这里世代居住繁衍,还保持着十分原始的生活习惯。 他们用树叶和草皮蔽体,用树枝和蕉叶制作遮风挡雨的居所。苦聪人按照原始氏族生活习惯,说着千百年来不变的古语。 一连几年,解放军和工作队不断派人进入深山,给苦聪人介绍外面的生活,跟苦聪人同吃同住,这才让苦聪人逐渐相信,解放军是来帮助他们的。 世世代代风餐露宿的苦聪人,在政府的帮助下,学会了耕种,住进了坚固的楼房,还学习了知识文化。 直接从原始社会,跳到现代生活,对于苦聪人来说十分难适应,但是苦聪人十分开心,若不是走投无路,谁愿意世代居住在深山老林中。 被旧时代遗弃的苦聪人,转而被新时代接纳,因为其语言文化跟拉祜族相近,苦聪人成为拉祜族中最特别的一支。 随着苦聪人走出大山,那些曾经被遗忘在山中的原始文化,也逐渐为人所知。 参考资料:一个“原始部落”的千年跨越2018-12-2612:00:19来源:新华网

0 阅读:0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