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此前曾放出情报,称印度可能在36小时内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现在36小时已过,印巴大战即将一触即发?关键时刻,为何是伊朗成为本轮印巴对峙的第一个调停者?
就目前情况来看,印度全面入侵的可能性的确在不断攀升。据观察者网最新报道,莫迪原本打算前往莫斯科参加胜利日阅兵式,后来派了国防部长辛格代替自己。结果现在辛格也不去莫斯科了,决定让一位副部长去。这不断降级的出席安排,说明莫迪与辛格需要坐镇新德里,局势仍不稳定,印巴可能真的要全面开战了。 除此之外,巴铁近期的强硬表态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它面临的风险。日前巴基斯坦驻俄罗斯大使表示,如果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攻击,或是切断至关重要的水源供应,巴基斯坦将“动用一切力量”予以回应,包括常规力量和核力量。考虑到巴基斯坦手里大约有130枚核弹,且它又与印度一线城市距离比较近,这一威胁分量很重,如果不是它切实面临着印度的军事威胁,根本不至于冒险拿核武出来说事。
其实除了这位大使,近期巴基斯坦多位高层也谈及了使用核武器的可能,这种表态并非无的放矢,为的就是靠“相互摧毁”的能力震慑印度军方的潜在行动。甚至可以这么说,印巴之所以现在还没有正式爆发大规模冲突,巴铁手里的核武器以及它敢于梭哈一切的强硬态度,事实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这种威慑能维持多久目前还不好说,毕竟印度铤而走险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时间拖得越久变数就越多,这种情况下外部的调停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而在这一关键时刻,第一个愿意肩负起调停重任的国家出现了,据环球时报报道,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即将访问巴基斯坦和印度,希望帮助缓解印巴之间的紧张局势。
实事求是地讲,这件事由伊朗出面斡旋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首先伊朗能和巴基斯坦搭上话,同时与印度的关系也不差,在这件事里没有太多的己方利益需要考虑,双方都能接受伊朗来当这个中间人。其次中方已多次就本轮印巴对峙表态,正如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所言,作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邻国,中方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但因为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比较近,中方若直接调停、给局势降温,那印度肯定心存芥蒂不愿意让步,通过伊朗出面更容易被印度接受。也就是说,伊朗主动请缨的背后或许就有中方在协调。毕竟印巴和平了中国周边才能稳定,哪个国家都不想看见地缘政治的火药桶炸在自己家门口。
现在印巴两国的当务之急还是约束好一线部队,避免他们因擦枪走火引发小规模冲突,进而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程度。决心居中调停的伊朗还有几天才能到位,这段时间是不能出幺蛾子的,至于给局势降温的具体条件,印巴两国只要能维持边境稳定,那就还能慢慢谈。 总而言之,印巴在妄动刀兵之前最好能够谨慎评估冲突的代价。虽说两国都有能力发起一场战争,但未必有能力结束这场战争,一旦战争旷日持久地延宕下去,对人口加起来接近17亿的印巴来讲,都将是一场彻彻底底的灾难。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