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日,伪装成记者的杀手孙凤鸣不见蒋介石出来,吞下的鸦片已发作,便掏出藏在相机中的手枪,向汪精卫冲去连开三枪。 孙凤鸣是江苏徐州人,年幼时随父逃荒到东北。“九一八事变”后,孙凤鸣入关投军,加入了十九路军。在那支以英勇抗战闻名的队伍里,孙凤鸣经历了淞沪会战的血火淬炼,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看着日军的枪炮将国土炸得满目疮痍,他的心里早已燃起了对侵略者和妥协派的熊熊怒火。 当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调去“剿共”,孙凤鸣彻底寒了心。他明白,在民族危亡之际,有人却忙着排除异己,置国家大义于不顾。也就是在这时,他结识了华克之等爱国志士,加入了旨在刺杀蒋介石、挽救民族危亡的“晨光通讯社”。他们知道,这是一条九死一生的路,但为了唤醒国人,为了让那些醉心权斗的人清醒,他们甘愿赴死。 11月1日那天,南京中央党部内正举行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孙凤鸣混在记者群中,眼神死死盯着出口,他本想刺杀蒋介石,可蒋介石却迟迟未露面。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孙凤鸣事先吞下用以壮胆的鸦片毒性开始发作,他的身体止不住地颤抖,意识也开始模糊。但他心里清楚,机会只有这一次。 见汪精卫走出礼堂,孙凤鸣猛地冲破阻拦,掏出手枪。“砰!砰!砰!”三声枪响,惊破了会场的平静。汪精卫胸、臂、颊三处中弹,倒在血泊之中。现场顿时乱作一团,警卫们蜂拥而上,孙凤鸣却毫无惧色,在与警卫的搏斗中,他被击中数枪,倒在地上仍怒目圆睁,嘴里喃喃着:“打倒卖国贼!” 孙凤鸣被逮捕后,已奄奄一息。面对审讯,他始终闭口不言,只字不透露同伴的信息。三天后,孙凤鸣因伤势过重去世,至死都守着秘密。而这起刺杀事件,震惊了全国。有人为孙凤鸣的勇气叫好,认为他是民族的英雄,用生命向卖国求荣者发出了怒吼;也有人指责他是“暴徒”,扰乱了政局。 汪精卫遇刺,表面上看是一场个人恩怨的爆发,实则是当时国内抗日与妥协两种势力激烈碰撞的缩影。孙凤鸣以命相搏,用极端的方式撕开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在民族危亡面前,有人在奋勇抗争,有人却在蝇营狗苟。 这场刺杀,就像一颗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也为那段波澜壮阔又充满矛盾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35年11月1日,伪装成记者的杀手孙凤鸣不见蒋介石出来,吞下的鸦片已发作,便
琴音入梦来
2025-05-06 01:58: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