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7年,印度洋深处一个偏僻小岛上,两个英国人为了争一块荒岛,大打出手。 一个

潮咖聚星光 2025-05-05 14:45:55

1827年,印度洋深处一个偏僻小岛上,两个英国人为了争一块荒岛,大打出手。 一个是带着几十个妻妾和奴隶上岛的前奴隶贩子亚历山大·黑尔,另一个是执意插旗宣称主权的英国商人约翰·克鲁尼·罗斯。 两个人谁也不让谁,结果最后黑尔被赶下岛,罗斯一家在这岛上当了百年“国王”。 故事要从1825年说起,当时的黑尔风头正劲,靠贩卖奴隶发了大财,他早年在荷属东印度公司干事,后来在英属爪哇也有势力。 他想搞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于是瞄上了当时还没几个人知道的科科斯群岛。 群岛全是椰树和沙滩,没有居民,也没啥资源,但黑尔不在乎。 他带着40多个妻妾(主要是马来女性)、一批奴隶,还有一些忠心的随从,从巴达维亚(今天的雅加达)出发,占了岛,还建了房子、储水池、工坊,开始过上他理想中的“岛主”生活。 但这岛,其实早在1825年就有另一个人来过,这个人就是约翰·克鲁尼·罗斯。 罗斯是个在海上跑了几十年的英国船长,也是一名做椰子和香料生意的商人。 他第一次发现这片岛屿的时候就插上了英国国旗,占为己有。 不过他当时只是象征性留了旗子就走了,两年后他再回来时,发现岛上已经被黑尔一家人和奴隶占满。 这就炸了锅,罗斯觉得这是自己早就标记的地盘,现在被人抢了,他不是那种认栽的人。 他带着几个手下水手登陆,直接去找黑尔谈判。 据后来的岛上记录显示,黑尔一开始并不想撕破脸,还请罗斯喝了椰子酒。但罗斯并不买账。 他清楚黑尔不是来当邻居的,是想当岛主,他觉得这事不能忍,于是鼓动水手动手了。 据记载,冲突发生在1827年下半年,岛上人少,武器也不多,主要是短刀、棍棒和打铁的工具。 罗斯的几个水手打过海盗,有战斗经验,他们晚上突袭了黑尔居住区,把他控制住,还抓了几个奴隶头目。 黑尔被迫交出岛上控制权,之后不久,他被送走,据说是被赶回了巴达维亚。 黑尔走后,岛上那些马来奴隶和妻妾们没法回家,只能留下来,罗斯也不是个心软的人,但他知道需要人来打理椰林和生活。 他把黑尔留下的人重新编组,按船上的规矩来管理,还制定了一些生活规范。 他的家人也陆续搬来岛上,就这样,罗斯家族在科科斯群岛扎下根来。 到了1850年代,罗斯的孩子们长大,岛上也形成了个小社会,他们种椰子、晒椰干、出口到东南亚和印度。 罗斯家自己印了一种“科科斯卢比”的代币,用来给工人发工资,只能在岛上用,这种制度和殖民地差不多,但没有官方承认。 1857年,英国政府干脆把这岛列为属地,但没有派驻行政官员,还是让罗斯家族打理。 到了1886年,英国官方干脆把岛的永久地产证书发给了罗斯家族,这相当于半承认他们是这里的主人。 几十年间,岛上越来越多马来工人被运来,成了劳动力主力,罗斯家族住在岛的西部,工人住在东边。 工人不能随便离岛,也不能换雇主,生活完全受控制,这其实和旧时的种植园制度很像。 一直到1970年代,这种制度都还在运行,但全球对椰干的需求开始下滑,市场也被其他热带国家抢走。 罗斯四世——家族第六代掌门人,在生意上栽了大跟头,投了不少无底洞项目还债。 1978年,他终于撑不住了,把整个岛卖给了澳大利亚政府,换了250万英镑,从此,罗斯家不再是岛主。 1984年,科科斯群岛正式成为澳大利亚的海外领地,罗斯家族的人还住在岛上,有的做渔民,有的干旅游接待。 那些当年黑尔带来的后代,也混在马来社群里,成了岛上主要族群之一。 有人说这是帝国时代的缩影,也有人说这是私人王国的终结。 但回头看,那场两个英国人之间的岛主之争,才是整个故事的开始。 一个靠奴隶起家,想在荒岛上圆“国王梦”;一个靠船和刀,打下了属于自己一家的王国。 他们的选择和冲突,在这片海上小岛上,留下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痕迹。

0 阅读:144

猜你喜欢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