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于波已经成名,他在《萧十一郎》中扮演反派“连城璧”,外加在北京电影学

粉樱萌娃 2025-05-05 10:15:10

2011年,于波已经成名,他在《萧十一郎》中扮演反派“连城璧”,外加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时的一些个人积累,虽然拍摄过程中有点波折,但还是如期完成了该剧的拍摄,他也开始被观众所熟知。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河北农村走出来的于波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 2004年刚毕业,他便在古装剧《萧十一郎》里演了个大反派连城璧,虽然戏份不算最多,可他那股子阴狠劲儿让观众记住了这个浓眉大眼的年轻人。 说来也巧,同年播出的武侠剧《水月洞天》里,他又摇身一变成了温润如玉的童博,这两个反差极大的角色让他突然就红遍了大江南北。 那时候当红演员挣的都是真金白银,不像现在讲究流量数据,于波接戏接到手软,存折上的数字眼看着往上涨。 别人家明星有钱了都爱买跑车、置办名牌,最不济也要去海南买海景房,可他偏偏跟别人想的不一样,成天惦记着要在北京城里找处安静地界。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相反还要从他刚北京上学说起,有回跟着老师去雍和宫后边取景,七拐八拐钻进条胡同,青砖灰瓦的老四合院在槐树荫底下非常凉快。 院里老大爷拿着紫砂壶坐在石榴树下听收音机,那场景就跟画似的印在他脑子里了,从那以后,他就琢磨着哪天自己也要有这么个院子。 要说他也是赶上了好时候,2004年那阵子北京开始放宽购房政策,外地人也能在城里买房了,有天经纪人神神秘秘跟他说,雍和宫后边有户人家急着卖祖传的四合院。 于波跑去一看,院子也就150来平米,墙皮都掉得差不多了,房梁上还结着蜘蛛网,但他就跟捡着宝似的,连价都没还,直接掏出全部积蓄买了下来。 很快这件事就传开了,好多朋友都劝他:"有钱烧的?这破院子还没你家农村老屋宽敞呢!" 不过,他心里可不这样想,因为他看中的不是面积,而是房子所在的地段,这地方离雍和宫就隔着两条胡同,虽说现在看着破败,保不齐哪天就金贵了。 果不其然还真被他说对了,刚买下一处院子没半年,他又盯上了什刹海边上更大的四合院,这院子可复杂多了,里头住着七八户人家,有退休的老教师,有开杂货铺的,还有租房子卖糖葫芦的。 他一家家上门拜访,给每家开的价都高出市场两三成,最顽固的那户住了二十多年不肯搬,他前前后后跑了十几趟,最后一咬牙多给了二十万才说动人家。 两处院子买下来花了小两百万,这在当年可不是小数目,更烧钱的是装修,老四合院翻新比盖新房还麻烦。 为此他专门请了古建队的老匠人,门窗要换老榆木的,地砖得用城砖重新铺。 等开始修正房顶时,才发现其他的和这相比根本不算什么,房顶上原来的瓦片都酥了,要一片片挑出来能用的,实在不行还得去山西找老窑厂订制。 这么一折腾就是四年时间,中间推掉了不少戏约,好些导演都以为他要退圈了。 等院子拾掇利索了,朋友们来参观都傻了眼,只见原先破败的院子变得古色古香,天井里摆着石桌石凳,廊檐下挂着竹帘,西厢房改成了茶室,东厢房整面墙的书架堆得满满当当。 最绝的是什刹海那院,推开后窗就能看见水面,夏天荷花香能飘进屋里来。 那几年北京房价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尤其是核心区的四合院,有回酒局上,个做房地产的朋友借着酒劲开价六亿要买他雍和宫的院子,他端着茶碗直摇头:"给多少钱都不卖,这是我留着养老的。"这话传出去,当初笑话他的人都改口夸他有眼光。 如今于波五十出头,接戏全看心情,钱早就不愁了,两处院子现在少说值十几个亿。 可他还是老习惯,天不亮就起来扫院子,上午在葡萄架底下泡壶高沫,下午要么练字要么看剧本。 有年轻演员来取经,他就指着院里的老槐树说:"人得知道自己要啥,跟这树似的,把根扎稳了比什么都强。" 这世上的事谁都说不准,当年那些买豪宅开跑车的明星,现在好多都为房贷发愁。 反倒是这个守着老院子的他,天天过得比谁都滋润,什刹海的水天天流,雍和宫的香火日日燃,这两处院子就像于波给自己搭的戏台,演的都是他自己想要的人生。 信息来源::新浪看点——凭《水月洞天》爆红后,花全部身家买北京四合院,于波如今怎样了

0 阅读:66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