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家口两位老农浇地时遇上了怪事,水管子对着地面哗哗冲了大半天,别说积水坑了,连个湿印子都留不住。 这地皮子就跟漏勺似的,水刚下去就渗得干干净净,二人蹲在地头抽了三根烟,最后一拍大腿决定较劲,专门对着一个点猛灌水。 没曾想这一较劲不要紧,硬生生把地底下浇出俩窟窿眼,轰隆一声塌下去两米多深的大洞。 文物部门接到消息后,连夜派了二十多号人过来,带队的张研究员举着手电筒往洞里一照,只见底下整整齐齐码着青砖墙,墙上还雕着莲花纹。 眼前的景象他非常熟,前两年在隔壁村挖出来的辽代古墓也是这个路数。 等清开墓道口,考古队个个倒抽凉气,墓门后头摆着张八仙桌,桌上杯盘碗盏齐整得很,烧鸡的骨头架子都没散,酒壶里虽然只剩点渣子,闻着还有股子粮食发酵的酸味。 最瘆人的还是桌子旁边立着个陶俑,眉眼描得活灵活现,乍看就跟真人杵在那儿迎客似的。 有个新来的实习生当场腿软,扶着墙半天没挪窝,要不说古人讲究呢,这排场摆得跟请客吃饭似的,倒像是专门候着千年后来访的客人。 不过,墓室里面的情况可就没这么体面了,之前灌进去的水把陪葬品冲得七零八落,铜镜漂到了墙角,梳妆盒卡在砖缝里,满地都是搅和的泥浆子。 考古队穿着胶鞋蹚水作业,时不时能踢到个陶罐瓷碗,西边耳室塌得最惨,就剩个榆木箱子歪在墙根,箱板子泡得发胀,里头黑乎乎的泥巴裹着些碎骨头渣,后来省里来的专家拿仪器测了,说这是火葬后收拢的骨灰。 但最令人感到诧异的还是那桌酒席,省文物保护中心的老王拿着放大镜研究了一整个晚上,发现烧鸡表皮抹了层蜂蜡,干果用松香封着,酒壶内壁还留着层药膏似的结晶。 合着千年前的厨子早知道这顿饭要留到后世,变着法儿做了防腐处理,不过要说能吃那是胡说八道,别说千年陈酿了,就那烧鸡放现在,狗闻了都要绕道走。 后来这事上了央视的《国宝档案》,节目里特意请了清华的教授做科普,原来辽代贵族时兴"事死如生",墓里摆宴席是给阴间接风用的。 要说这家人也是实心眼,怕客人找不着地方,愣是在家族墓地里留了三处记号,最早挖出来的两座墓里供着佛龛,这回的酒席墓正好凑成"三阳开泰"的局。 现在这批文物都在张家口博物馆摆着,那个陶俑还专门单开了个展柜,来看热闹的老百姓都说,这陶俑笑得怪喜庆,保不齐墓主人当年就是个好客的主儿。 不管古人怎么盘算,这桌跨千年的饭局到底是让咱们赶上了,就是不知道墓主人要是知道自己的接风宴成了展览品,是该哭还是该笑。 信息来源:《探索发现》 20180911 古墓人偶之谜(一)人脸面具
大姐姐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