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男子注射蛇毒18年血液产生抗体普通人如果这样去模仿的话,会要命!这个报道的内容,是真是假还要打个疑问。
首先,人被蛇咬伤以后,进入人体内的蛇毒,作用于人的速度极快,可能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导致呼吸麻痹、组织坏死或全身中毒。 热点观点健闻登顶计划
也就是说,蛇毒在人体的存在时间是有限的。要么人就死了,要么人活下来,但是在短时间内蛇毒被清除了。
人体初次免疫应答需要约 1-2周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所以,人被毒蛇咬,不可能产生针对蛇毒的抗体!
我在大学时曾经在浙江医科大学蛇园协助老师工作,研究制备抗蛇毒血清。
为了让蛇毒的成分在生物体内持续存在,必须让它无毒化。
当年,我们利用甲醛来处理蛇毒,让蛇毒变性以后,变成无毒的类毒素,再打入马体内,从而产生蛇毒抗体。再从血清分离提纯抗蛇毒血清。
也就是说,人体单纯被蛇咬,不可能产生抗蛇毒抗体!
其次,被同一种蛇咬两次,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因为第二次可能发生Ⅰ型超敏反应,如果医生认识不到这种反应,如果病人没有在医院院里,就非常致命!
根据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可将其发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致敏阶段、激发阶段和效应阶段。
一、致敏阶段
指变应原(毒蛇毒素)初次进入过敏体质的机体,刺激其产生特异性 IgE 类抗体。IgE 以 Fc 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 IgE Fc 受体结合,使之致敏的阶段。在此阶段形成的结合有 IgE 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称为致敏细胞,含有致敏细胞的机体则处于致敏状态,此状态一般可持续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
二、激发阶段
指相同的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细胞上的 IgE 特异性结合使之脱颗粒,释放和合成活性介质的阶段。
一般只有多价变应原与致敏细胞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IgE 分子结合,使细胞表面的 IgE 受体(Fc ε R 1)发生交联,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活化反应,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颗粒内储备介质如组胺、激肽原酶等,并能新合成一些活性介质如白三烯、前列腺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除此而外,过敏毒素(C3a 、 C5a)、蜂毒、蛇毒、抗 IgE 抗体以及吗啡、可待因等也可直接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
三、效应阶段
指活性介质与效应器官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局部或全身病理变化的阶段。
Ⅰ型超敏反应引起的病理变化可分为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早期相反应发生于接触变应原后数秒钟内,可持续数小时,主要由组织胺引起;晚期相反应一般发生在与变应原接触后 6~12 小时内,可持续数天,主要由 LTs 和 PGD2 所致, PAF 及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活性介质也起一定作用。
简单地说,以前被蛇咬后,蛇毒作为抗原使得他的身体致敏,如果他的已致敏的身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在数分钟内所发生的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 。
类似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在被马蜂蜇伤的病人身上。
第一次咬伤,一般不致命,第二次咬伤,病人会很快死亡。
在1995年,我老家的郑宅镇卫生院里就死过一个毒蛇咬伤的人。
病人自己是卖蛇药走江湖的人。第一次被眼镜蛇咬伤,他没有什么大事情。第二次被眼镜蛇咬伤,就在卫生院门口附近,过了十几分钟他就死亡了。
卫生院的医生,和我谈过他死亡前的一些症状。
等我大学毕业后,我才明白,他是死于Ⅰ型超敏反应。
抢救治疗Ⅰ型超敏反应是很简单的,就是按照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