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病要请25年?”黑龙江佳木斯,一女教师请了25年病假,期间读了在职研,可领

笔杆子说 2025-05-03 17:22:48

“什么病要请25年?”黑龙江佳木斯,一女教师请了25年病假,期间读了在职研,可领了3年工资后,学校回应请病假工资停发,2020年去办理退休手续时,女教师发现自己的编制没了。女教师大怒,将教育局告上了法庭,要求补发90万工资、恢复教师编制、按照在岗公办教师办理退休! (信息来源:长江云说法) 1997年冬天,姚志荣捂着胸口倒在讲台上的瞬间,没人想到这个“铁饭碗”会变成烫手山芋。被确诊为罕见免疫系统疾病后,她带着病历本奔赴北京治疗,每月按时邮寄病假条的她,或许以为“只要编制在,退休就有保障”。可2002年工资突然停发时,学校轻飘飘一句“病假没工资”,就像一把钝刀割开了信任的面纱。更荒诞的是,2020年她去办退休,竟被告知2004年学校合并时,她的档案早已“查无此人”。 这场荒诞剧的背后,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惯性与现代法治的激烈碰撞。根据安徽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规定,长期脱岗人员应及时核减编制,但姚志荣的遭遇暴露了基层执行的“肠梗阻”——学校合并时未移交档案,教育局接收时未核查,导致她像一枚被遗忘的棋子,在系统里“隐身”16年。更讽刺的是,她在病假期间攻读在职研究生的努力,反而成了网友质疑的“把柄”:“病得连班都上不了,还有精力读研?” 法律层面的困境同样耐人寻味。法院以“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驳回起诉,看似冰冷,实则折射出体制内纠纷的复杂属性。类似案例中,南京周某因病假期间跨省追星被辞退,法院明确“病假权不可滥用”,而姚志荣的问题则在于程序正义的缺失——25年间从未收到书面辞退通知,工资停发与编制取消的“暗箱操作”,让她的维权之路举步维艰。 姚志荣的故事,是计划经济时代“终身制”思维与现代契约精神的一场对决。当“铁饭碗”变成“橡皮泥”,受伤的不仅是个体权益,更是公众对体制公平的信任。有人说她“占着茅坑不拉屎”,有人叹她“被时代抛弃”,但真正该反思的,是那些让制度沦为摆设的管理漏洞。正如网友戏谑:“病假25年,铁饭碗变纸饭碗,这究竟是个人的悲剧,还是制度的喜剧?”或许,这场横跨世纪的官司,该让更多人明白:编制不是保险箱,责任与权利从来都是硬币的两面。

0 阅读:194

评论列表

LiC

LiC

2
2025-05-03 19:48

不要脸的太多

笔杆子说

笔杆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