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杀了单雄信后,下旨斩草除根,徐茂公领命到达单府,看着单雄信的妻子和一对儿子浑身脏污,抱在一起,眼神中满是惧色。他一时间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偷偷安顿二人,寻来假尸向李世民复旨。 要讲清楚这事儿,咱们得先认识一下这几个关键人物。李世民,唐朝第二代皇帝,玄武门之变上位,心狠手辣但也眼光长远,治国有方,是个复杂的人物。单雄信呢,是隋末唐初的猛将,瓦岗寨出身,后来投了王世充,跟李世民对着干。战场上他勇猛无比,但政治上站错了队,最终被李世民抓住砍了头。徐茂公,也就是徐世绩,后来改名李绩,是李世民手下的大将,脑子活,军事能力强,忠心耿耿,但也有自己的底线。这三人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单雄信跟徐茂公早年在瓦岗还有点交情,李世民则是他们的主心骨。这背景一摆,故事的火药味就出来了。 单雄信被杀不是啥意外,毕竟隋唐那会儿,打仗输了脑袋不保是常事。李世民干掉他后还不放心,非要斩草除根,把单家满门抄斩。这命令一下,徐茂公就成了执行人。他跟单雄信以前有过交集,虽然不算深,但毕竟一起混过江湖,多少有点情分在。这时候,他面对的不仅是皇帝的命令,还有自己良心上的那道坎儿。 徐茂公接到李世民的命令,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单雄信死了也就罢了,还要株连家属,这在当时虽然常见,但也不是人人都下得去手。徐茂公是个带兵打仗的硬汉,可他不是冷血机器。他到了单府,看到单家那情况,估计心里咯噔一下。一个女人带着俩孩子,日子过得艰难,单雄信一死,家里更是没了依靠。徐茂公估计想起了自己早年颠沛流离的日子,也可能念着跟单雄信那点旧情,总之,他动了恻隐之心。 这可不是小事,李世民的命令是铁板钉钉,违抗就是掉脑袋的罪。徐茂公没犹豫太久,决定赌一把。他悄悄把单雄信的妻子和俩儿子安顿好,找了个隐秘地方藏起来。这事儿得做得滴水不漏,不然传出去,他自己都得搭进去。接下来,他还得想办法搪塞李世民。徐茂公脑子转得快,弄了假尸体交差,谎称单家已经处理干净。李世民忙着治国打仗,也没细查,这事儿就这么蒙混过去了。 徐茂公这么干,风险大得吓人。他不是傻子,知道李世民要是发现真相,自己这条命八成保不住。可他还是做了,可能是觉得单家母子无辜,杀了太不值当;也可能是觉得单雄信虽然站错队,但罪不至灭门。这种人性化的选择,在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真是少见。 单家母子被救下来后,日子过得低调。他们隐姓埋名,躲过了唐初那段腥风血雨。单雄信的俩儿子慢慢长大,虽然没了父亲的庇护,但靠着母亲撑起一片天,后来还生儿育女,单氏血脉就这么延续下来。历史这东西挺奇妙,徐茂公这随手一救,没想到几百年后跟唐朝的命运挂上了钩。 到了唐末,黄巢起义爆发,天下大乱。黄巢这人是个狠角色,带着农民军到处打砸抢,搞得唐朝摇摇欲坠。有说法称,黄巢的军队里,就有单雄信的后人。这事儿没啥铁证,但单氏家族在乱世中确实出了不少人,有些投了反唐势力。单家后人隐忍多年,到了唐朝后期,可能对李唐王朝积怨已深,毕竟祖上是死在李世民手里的。黄巢起义成了他们发泄的机会,直接间接地推了一把唐朝的衰亡。 唐朝从盛到衰,原因多得数不过来,朝廷腐败、藩镇割据、外族入侵,都是大头。但单家后人参与乱世这事儿,多少也算个小插曲。徐茂公当年救人,没想到后代会跟唐朝对着干,这因果关系听着挺玄乎,可历史就是这么不按套路出牌。单家没被灭门,反而在乱世中找到立足之地,甚至可能咬了唐朝一口,这谁能想到呢?
公元前52年,太子刘奭去拜见皇后。皇后突然叫了五个宫女出来,让刘奭挑一个侍寝。刘
【7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