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冬,邓和平捡到一名弃婴,取名邓雪凤,养女成年后参加节目成名,亲生父母找

闻史忆今阁 2025-05-02 22:13:35

1990年冬,邓和平捡到一名弃婴,取名邓雪凤,养女成年后参加节目成名,亲生父母找上门来,养恩与生恩之间,她将何去何从? 2012年的《中国梦想秀》舞台上,身着白色舞裙的邓雪凤轻盈旋转,惊鸿舞的每一个动作都流露着对生命的感恩。当舞蹈结束,主持人周立波邀请她分享故事时,台下安静得只剩下麦克风的细微杂音。 "我今天站在这里,是为了两个心愿。"邓雪凤声音微颤,"一是为养父筹集治病的钱,二是希望能得到学业上的资助。"她深吸一口气,"我的父亲邓和平,他不是我的亲生爸爸,但他给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爱与温暖。" 台下观众闻言惊讶,许多人眼中已含泪光。 "医生说,如果不好好治疗,一场严重的感冒都可能要了他的命。"邓雪凤回忆着病床前脸色惨白的养父,声音哽咽,"为了我的学费,他劳累过度,支气管炎恶化成了肺气肿。他从来不舍得看病,只在药店买最便宜的药。" 就在此时,头发花白的郭铭伟老师走上台来,将那份退学申请书展示给全场观众。几个月前,他收到这份申请时的震惊至今记忆犹新。那个在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突然要放弃近在咫尺的未来。 "邓雪凤是我见过最优秀的学生之一,"郭老师声音沉重,"她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治好养父的病。现在,她却要为了照顾父亲放弃学业。" 画面一转,大屏幕上播放着郭老师深入重庆忠县石宝镇凉水村家访的画面。那简陋的农村小屋里,卧床不起的邓和平坚持不让女儿退学,而邓雪凤则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 "自从1990年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爸爸从路边捡回了我,我们就成了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邓雪凤回忆道。 屏幕上出现了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邓和平怀抱婴儿,眼神充满疼爱。 "那天他下夜班回家,在茅草棚里发现了被遗弃的我。我身上只有单薄的衣服,小脸被冻得发紫。他找了很久都没找到我的父母,最后在我身旁只看到一张写着'下午四点'的纸条。" "他本可以离开的。"邓雪凤直视镜头,"他36岁,家里有病弱的父母,有智力障碍的弟弟,还有体弱的妹妹要照顾。他完全可以把我送到福利院。但他没有,而是给我起名叫'雪凤',希望我能像凤凰一样飞出那个穷山村。" 周立波动容地说:"是你的养父成就了今天的你。" "但曾经,也有人想把我带走。"邓雪凤提到那对找上门来的衣着光鲜的夫妻,"我上五年级时,我的亲生父母找到了我们家。他们已经富裕了,想接我回去享福。" "你当时是怎么选择的?"周立波追问。 邓雪凤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对爸爸说:'爸,你别不要我。'被他们扔掉的那个孩子,已经死在了大雪纷飞的冬天。我是爸爸捡回家的孩子,是他给了我生命,我绝不会离开。" 邓雪凤的家是一间位于重庆忠县石宝镇凉水村的简陋土屋。院子里的泥土坑洼不平,屋檐下挂着几串风干的红辣椒,这是山区人家常见的景象。郭铭伟老师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心里震撼不已。他无法想象,这样一个困难的家庭,是如何培养出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那个成绩斐然的优秀学生。 "还记得邓雪凤刚来上学时,她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村里的小学老师告诉郭老师,"可她从不因此自卑,反而比谁都爱学习。她的爷爷经常对她说,'想要改变命运,就只有努力读书这一个办法'。" 爷爷的话,成了雪凤心中的信念。 家庭的艰难,远超常人的想象。邓和平的父亲身体不好,只能勉强种几亩地糊口;母亲长年多病在家休养;弟弟智力低下,无法理解他人的话语;妹妹身体孱弱,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唯一能赚钱养家的就是邓和平,而他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不能做重活。 "可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却对我无比疼爱。"邓雪凤回忆道,"爷爷是我的启蒙老师,教我认字;奶奶总是用慈爱的手抚摸我的头;爸爸经常省吃俭用为我买衣服;就连叔叔也会看护我。" 命运仿佛格外眷顾这个贫困之家,又像是在折磨他们。当雪凤上五年级那年,奶奶病逝,原本就困难的家庭再添变故。不久后,爷爷不愿成为家里的负担,竟选择了上吊。紧接着,无法面对家庭变故的姑姑也远走他乡。一个原本相互扶持的六口之家,转眼只剩下邓和平、智障的叔叔和邓雪凤三人。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爸爸在我面前痛哭。"邓雪凤回忆当时的场景,眼眶湿润,"我当时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用更好的成绩来安慰他。" 2010年,这份对父亲的承诺终于有了回报。邓雪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我要努力学习医学知识,治好爸爸的病。"她心中只有这一个念头,支撑着她在大学里拼命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0 阅读:17
闻史忆今阁

闻史忆今阁

从历史角度审视当下,以全球视野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