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缉毒警陈新民多次执行卧底任务后受邀参加颁奖,岂料主办方突然直播,英雄被毒贩盯上,毒贩一怒之下,悬赏200万要取其性命。 1992年的一个晚上,电视机前,一位云南毒枭狠狠地砸碎了手中的酒杯。电视上正在播放"中国十大杰出民警"颁奖晚会,而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个人,竟是曾与他称兄道弟的"富商"。"竟然是陈新民!这个混蛋骗了我!"毒枭咬牙切齿地下令:"200万,我要他的人头!" 而此时,刚刚接受完表彰的陈新民还不知道,一场针对他的暗杀行动已经开始筹划。当他得知消息后,立刻接到了组织的保护令——从今天起,他有家不能回,妻子孩子必须搬离老家,甚至在街上遇到亲人也不能相认。一个英雄,却因为一次意外的全国直播,被迫与亲人分离。 时间倒回到1982年,25岁的陈新民初入缉毒警队。彼时的云南边境,毒品交易猖獗,国家刚刚组建缉毒队,急需新面孔打入贩毒集团内部。年轻的陈新民便接下了第一次卧底任务——假扮一名想开酒吧的富二代,寻求"货源"。 "感觉有点怕,但看到毒品已经开始危害我们的同胞,我不能退缩。"陈新民回忆道。经过几轮接触,他成功与毒贩约定在河边交易。当天夜晚,陈新民站在河岸边,按约定闪了三下手电筒,对岸也闪了三下回应。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过河来的毒贩身上竟然带着枪。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险,陈新民沉着应对:"咱们道上交易,哪有带枪的?大哥,你是信不过我,还是看我年轻好欺负啊?不想卖给我就直说!"这番话让毒贩心生愧疚,解释道:"最近警察查得严,带着枪也是迫不得已。"毒贩提出让陈新民过河,陈新民则反客为主:"我过去不就把命交给你们了吗?你们把枪放在那儿,过来找我。" 就这样,毒贩们放下戒备,刚一上岸就被埋伏的警察全部抓获。这次成功行动,让陈新民在缉毒队站稳了脚跟。 此后的十年里,陈新民执行了50多次卧底任务,每一次都在生死边缘游走。有一次,他刚被评为"杰出警察"不久,又接到了新任务。虽然组织考虑到他的面孔已经暴露,安排他只负责辅助,但交易时毒贩提前到达,差点与陈新民打了照面。 在厕所里听到毒贩说"那人很眼熟"时,陈新民没有慌张,反而主动出击:"嘿!哥们!咱俩以前是不是在哪见过啊!我瞅着你好眼熟!"并熟练地提起缅甸的几个人名,成功转移了怀疑。 警方的电话铃声在深夜响起,陈新民一把抓起电话。"陈队,出事了!你外甥被绑架了!"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虽然警方加强了对陈新民及其家人的保护,但毒贩们还是找到了突破口。 警方立即全力搜寻,但几天后,孩子却被毫发无伤地送了回来。这反常的情况让经验丰富的陈新民警觉起来,他立刻抱起昏迷的外甥冲向医院。医生的诊断令人心碎:13岁的孩子身上有十多处针孔,体内被注入了大量毒品,已经染上了毒瘾。 "都怪你!都是你!他才13岁啊,怎么能这样?你让他以后怎么办……"姐姐赶到医院后,痛不欲生,一边嚎啕大哭,一边用拳头捶打着陈新民的背。陈新民没有躲避,任由姐姐发泄。他知道,这是毒贩们对他最残忍的报复——他们抓不到他,就伤害他最亲的人。 这件事让陈新民与姐姐的关系降到了冰点。曾经亲如手足的姐弟,现在却因为工作带来的牵连而产生了隔阂。陈新民多次去道歉,向姐姐保证会帮外甥戒掉毒瘾,还给她一个健康的孩子。 好在陈新民的姐姐最终理解了弟弟的处境。"我知道这不是你想看到的结果,你的工作是为国家和人民,我不该怪你。"姐姐擦干眼泪说道,"但你要答应我,一定要帮孩子戒掉毒瘾。" 陈新民迅速安排外甥进入北京最好的戒毒所。戒毒过程异常艰难,成年人尚且难以承受,更何况只有13岁的孩子。每次探望时,看到外甥因为毒瘾发作而痛苦不堪的样子,陈新民和姐姐都心如刀绞。但他们从未放弃,姐弟二人轮流陪伴,给予外甥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舅舅,我明白你的工作有多重要。"外甥在痛苦中对陈新民说,"我会坚强,一定会戒掉它。"孩子的懂事让陈新民更加自责,也更加坚定了打击毒品犯罪的决心。 经过数月的治疗,外甥终于成功戒掉了毒瘾,回归了正常生活。这一事件后,陈新民对缉毒工作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我不能让更多的孩子像我外甥一样受到伤害,"他常常这样说,"毒品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堕落,更是整个家庭的悲剧。" 在其余的职业生涯中,陈新民打击了超过100个贩毒集团,抓获634名毒贩,侦破300多件案件,缴获1000多公斤毒品。即使在退休后,他仍然关注着缉毒工作,经常为年轻警察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1992年,缉毒警陈新民多次执行卧底任务后受邀参加颁奖,岂料主办方突然直播,英雄
沙滩留下脚印
2025-05-02 17:03:04
0
阅读:462
哦呵
不管吸毒贩毒的,上一克就应该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