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棺猝死索赔11万:当善意成“埋单”,谁还敢做农村“热心肠”? 湖南常德这场“帮忙抬棺猝死索赔案”,撕开了乡土社会温情脉脉的遮羞布。邹某因邻里互助突发心梗离世,家属索赔9万,法院调解11万却特别注明“人道关怀非责任认定”——这看似两全其美的判决,实则藏着致命矛盾:当“帮工”变成“帮工埋单”,谁还敢做农村“活雷锋”? 在农村,婚丧嫁娶互帮互助是千年俗成的“人情债”。邹某抬棺时或许没想过签“免责协议”,张某更不会料到帮忙会变成“巨额赔偿”。但《民法典》第1179条明确,无偿帮工若因自身疾病死亡,被帮工人无过错则无需担责。法院最终“和稀泥”式调解,看似照顾了死者家属的“弱者姿态”,却变相鼓励了“谁闹谁有理”的歪风。正如网友吐槽:“自身有病就算不抬棺也可能出事,这算不算‘讹人’?” 这场纠纷本质是“好意施惠”与“风险自负”的冲突。邹某自愿参与抬棺,其家属却以“帮工致死”为由索赔,忽略了抬棺本身并非高强度劳动,且邹某未提前告知健康隐患。类似案例中,免费搭车出事故车主仅承担70%责任,而此案中张某无任何过失却要承担全部补偿,这种“人道主义”判决,实则是对善意的惩罚。 法官将法庭搬到村口调解,用5小时“磨”出11万赔偿,看似“接地气”,却暴露了更深层的困境:当法律向“闹访”妥协,当“弱者”可以肆意践踏规则,社会互助的根基将彻底动摇。正如法律学者所言:“这种妥协虽保全了眼前和谐,却可能埋下更长远的社会信任危机。” 结尾之问: 当“帮忙”变成“帮倒忙”,当“好心”可能换来“天价赔偿”,我们还要不要延续农村“互帮互助”的传统?这场判决是在守护人情,还是在摧毁善意?下次邻居办白事,你是先签免责协议,还是直接装病躲起来? 对此,大家有何看法?
湖南常德,男子听邻居家办丧事,主动过去帮忙,万万想不到,男子在抬棺材的过程中,突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