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冬天,魏益三带着几门老炮和一小股残兵,匆匆从山西转往西北,他原是郭松龄

潮咖聚星光 2025-05-02 13:00:56

1925年冬天,魏益三带着几门老炮和一小股残兵,匆匆从山西转往西北,他原是郭松龄麾下悍将,这会儿郭兵败被杀,奉系追兵步步紧逼。 他咬咬牙,拉队伍去了冯玉祥的国民军大营,没几天,冯就看他不顺眼,把他晾在一边。 魏益三气不过,索性自立门户,称"正义军",在陕甘边界晃荡,这人从皖系出身,转战奉系、直系、国民军,再到国民党,朝三暮四,却活得比谁都长。 魏益三早年是段祺瑞手下的皖系军官,保定军校出身。 1920年直皖战争一败涂地,段祺瑞下野,魏益三眼看风头不对,连夜带兵出走,投靠奉系张作霖。 他在东北混了几年,靠军事才能混上了郭松龄手下旅长,郭那会儿正是奉系红人,打算搞点改革,干脆反了张作霖。 魏益三听说后也不表态,按兵不动,结果郭兵败被张炸死,魏益三趁乱接收了郭部留下的30门克虏伯大炮,一夜之间成了有兵有炮的大军阀。 奉军上下都盯着他这股残兵,魏益三知道自己根基不稳,就主动靠上了冯玉祥的国民军。 冯玉祥嘴上欢迎,心里防着他,没过多久就把他架空,魏益三不傻,干脆拉了自己一帮旧部,自称"正义军",在西北一带活动。 1926年,他见吴佩孚组织"十四省讨贼联军",正在攻打冯玉祥,立马表示效忠吴,带兵参战,但吴佩孚兵败如山倒,他又急转身投奔了蒋介石。 这次投靠算是及时。他带着那两门还算能用的大炮,一路南下找到北伐军,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30军军长。 不过军没带多久,中原大战时站队不利,蒋开始清洗旧部,魏益三眼看风向不对,主动交出兵权,请调文职,做了个中央伤兵管理处中将处长,这一隐就是十几年。 别人打生打死,他窝在南京办公室喝茶看报,没几年抗战爆发,日军南下,旧部很多去前线当炮灰,魏益三却依旧坐在文职岗位上纹丝不动。 有人说他怕死,他不在乎,只是笑笑说:我不抢人头,不碰地盘,没人会来杀我。 到了1948年,国民党节节败退,解放军连连取胜。魏益三知道国民党这条船要沉,便通过旧关系联络上了昆明地下党。 不久,跟着一帮军政人员宣布起义,投奔了新政权,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给了他个专员的职务,算是养老。 魏益三这一生,说起来打过不少仗,真正动刀的机会却不多,打不过就跑,跑不了就换队伍。 他没跟哪个派系死磕,也没大肆扩张军力,不图地盘,只要能活命就行,他手下的人都清楚这点,跟着他的人也多是抱着求个温饱的心思。 很多人骂他是墙头草,说他哪边有势就往哪边倒,但他自己有句话:"你以为我想换?我这是不换就得死。" 他不是张作霖,张作霖敢跟日本人硬碰硬,被炸死在皇姑屯;不是吴佩孚,吴佩孚死得更惨,被日本人下毒手;更不是冯玉祥,晚年落魄,没人搭理。 魏益三活到了1972年,病死在北京,安安稳稳送走最后一程。 看魏益三的命,也得看那年代的乱,皖系、直系、奉系、国民军、国民党,各路军阀混战,今天是盟友,明天就能开枪。 很多将领讲义气、讲忠诚,结果死得快;像魏益三这种讲现实、懂退让的,反倒活下来。 1925年他刚进冯玉祥大营时,手上兵不多,但那30门克虏伯炮是真货。 当年郭松龄倒奉,魏益三没急着表态,不上不下,等两边打得差不多了,他去接收装备,靠这点家底吃了好多年。 打北伐时,他带的队伍也不成规模,只剩两门大炮,可蒋介石愿意收,因为他懂规矩,一到就交炮,表忠心,说到底,没人喜欢刺头。 魏益三虽然一生倒戈多次,但从不主动挑事,每次换边,他都找机会先交好,再做姿态,尽量少树敌。 他懂派系斗争这东西,不能贪,也不能拚命,国民党那边有些老将看不上他,觉得他没骨气。 可等到了1949年,很多人被清算,魏益三却摇身一变成了“起义将领”,待遇不低。 他没什么铁杆部队,也不经营地盘,别人拿地盘换资源,他拿忠诚换命。 他在南京做文职那几年,看着周围人一个个被斗争、被排挤,他没动静。 蒋介石看他没野心,就让他留着,反正也掀不起浪,他就这样一路从北洋混到民国,从军阀混进共和国,终究还是个有头有脸的活人。 魏益三这个人,没有显赫战功,也没有经典战例,可你说他没本事吧,他能从1920年混到1964年,穿过多少政权更替。 人家死的死、逃的逃,他还能在北京住楼房、喝热茶,最后寿终正寝,这在军阀圈子里算是奇迹。 他不代表什么英雄,也不是什么枭雄,但他代表了一类人——活下来的那类。

0 阅读:73

猜你喜欢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