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敬爱的周总理,与陈毅夫人张茜,一起迎接外宾的情景。此时身着庄重,仪表大方的张茜已经41岁了,但是从她的容颜中,根本看不出来,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小不少。
一身传统的深红色旗袍,白色的西装衬得她皮肤白皙,齐肩的短发干净利落,脸上是充满自信的笑容,看向镜头的眼睛仿佛是会说话一般,让人忍不住亲近她、相信她,行为举止落落大方。
一举一动自信得体,充分向来宾和媒体了什么叫做“东方美人的古典韵味”,展现着独属于东方女性的魅力。
张茜,被称为“第一夫人”,是陈毅的妻子。
其实她最开始对于夫人工作并没有任何想法,心里也不愿意做这项工作。
她感兴趣的其实是文学创作。
她一直努力学习俄语,十分刻苦从不间断,在她《平平常常的人》出版时,她一度以为自己可以去追求梦寐以求的文学道路了。
没想到的是,丈夫陈毅劝说自己放弃文学梦想,投身夫人工作事业。
在当时,我国事业刚刚起步,任何方面都还处在百废待兴的时候,很多方面还有不足之处,尤其是妇女这方面,更是需要大量人才。
于是陈毅便劝说自己的妻子,想让她放弃文学,投身夫人工作。
但是张茜心里是不愿意的,她已经为陈毅放弃过一次梦想了,再说她自学俄语十几年,一朝放弃,怎么想都觉得心有不甘。
她喜欢文学,喜欢戏剧,更喜欢写作,她还早早地为以后的日子作好了规划——一年内翻译两本书,同时完成十本作品的创作。
这个时候,丈夫突然对自己说,希望自己可以去做夫人工作,张茜心里那自然是一万个不答应不愿意的。
她可以临时客串救场,但若是让她专职,那是万万不可以的。
陈毅做了好几次思想工作,希望她能理解,张茜也还是不愿意,没法子了,于是他找来了邓颖超——当时的老前辈,德高望重。
邓颖超将张茜约在西花厅。
邓颖超亲自为张茜泡了一杯茶,她没有说任何希望张茜放弃梦想的话,反而是和张茜一起喝喝茶说说话,显得和蔼可亲。
“《平平常常的人》我看了,写得真不错,我给你竖这个!”邓颖超冲着张茜竖起大拇指,“你真厉害!”
听老前辈这么夸奖自己,张茜心里既是骄傲的同时又感觉到不好意思,于是慢慢羞红了一张脸。
“哪有值得您这么夸奖我。”
“你和陈毅也有十多年了吧?从来没有红过脸,真是一对神仙眷侣。”
张茜也陷入了回忆:“是啊,40年老陈和我结合,到现在也是近二十年啦!”
“想当初,为了老陈,我还放弃了服务团演剧队,跟着老陈,一转眼,老陈和我都老啦……”
“还早着呢!”邓颖超笑着说,“你要是都老啦那邓姐我岂不是半截脖子埋黄土啦?你这说的什么话!”
一阵欢笑过后,她突然说:
“那现在呢?”邓颖超像一个大姐姐一样看着张茜,“你愿意为了祖国转向夫人工作吗?就像你当初为了老陈放弃服务团演剧队?”
张茜迟疑了,感受到邓颖超语气中的真诚,终于是点点头,没有一口回绝:“邓姐,您让我认真考虑考虑,好吗?”
“当然可以,这事毕竟是你自己做决定的。只不过我私心还是希望你能转向夫人工作,毕竟我们实在是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才啊!”
邓颖超脸上满满的都是真诚,看得出来她是十分希望张茜能够想通,主动接过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出于种种原因和考虑之下,张茜还是答应了下来。
一是国家需要她,那她自然是义不容辞要为国家出一份力量的;二则是老陈也希望自己能配合他的工作。
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她也就不再想那么多。
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她放下俄语,开始从头学习英语。还向众多专家请教,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在这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之下,她成为了夫人工作这方面当之无愧的翘楚。
此后,许多夫人工作都交给了她来完成。
果然,张茜不负众望,出色完成了多项工作,对祖国事业贡献巨大。
这样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杰,值得所有人称颂赞扬,学习她的精神,以她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