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浙江金华有个人叫任三和,他做的金华火腿远近闻名。他绝不会想到,若干年后

熹然说历史 2025-05-01 13:27:02

民国时期,浙江金华有个人叫任三和,他做的金华火腿远近闻名。他绝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的孙子会成为美国举全国之力对付的人,这个人就是华为集团的董事长——任正非。 2019年华为遭遇美国全面制裁,一位白发老人沉着应对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很难想象,这位全球科技巨头的掌舵人——任正非,竟是一位浙江火腿商的孙子。 在民国时期的浙江浦江县黄宅镇,任店村有个叫任三和的人,靠着金华火腿生意成了当地的富豪。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积累了相当可观的财富,在村里盖起了一座气派的四合院。这座四合院不是草草建成的,单单雕窗花这一项工艺就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可见其用心和财力。 然而,家族的命运却因一个人的选择而改变了方向。任三和的儿子任摩逊没有继承父亲的生意,而是选择了求学之路。1934年,他从北平民大经济系毕业,成为了任店村唯一的大学生。这在当时的农村是极为罕见的,也为家族带来了不同的气息。 解放后,怀揣理想的任摩逊没有安逸地生活,而是随着剿匪部队深入贵州少数民族山区。在那里,他创办了镇宁民族中学,开启了自己的教育生涯。从此,他先后担任多所中学和大专的校长,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我父亲一生清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计荣辱,忠于事业。"任正非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充其量可以说是一个乡村教育家。"任摩逊拼命工作,直到75岁才退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守和奉献。 他的妻子程远昭也是个不平凡的女性。作为一名普通的贵州妇女,她本来没读过什么书,但在丈夫的影响下,靠着惊人的毅力自学成才,最终成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培养了不少干部和技术人才。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任摩逊夫妇共同撑起了一个九口之家。程远昭放下粉笔就要和煤球、买菜、做饭、洗衣服,既要陪伴因出身而受尽屈辱的丈夫,又要照顾整个大家庭。家庭经济常常捉襟见肘,每到月底,她都要到处向人借3、5元钱度过饥荒。 在今天华为全球总部的办公室里,任正非偶尔会向年轻员工讲起他的成长故事。那是一段与饥饿相伴的岁月,却也是塑造他性格的关键时期。 在贵州那个教师家庭,任正非是七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全家人靠着父母微薄的工资生活,常常入不敷出。高中时期的任正非,整天饥肠辘辘无心读书,那时他最大的梦想竟是如此朴素——能吃上一个白面馒头。尽管如此,他也从不偷吃家里瓦罐里的粮食,因为他知道,如果这样做,可能会有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家庭的困难处境教会了他什么是克制和责任。 高考前的三个月,对任正非来说格外难忘。每天清晨,母亲程远昭会悄悄地塞给他一个小小的玉米饼。这个微不足道的玉米饼,却是从父母和弟妹的口中抠出来的,为的是让他能有足够的体力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正是这份深沉的爱,支撑着任正非走过了最艰难的备考时光。 当任正非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成为了家中唯一一个上大学的孩子。弟弟妹妹们,有的高中没读完,有的初中辍学,甚至有的只读到小学就不得不放弃学业。上大学前夕,母亲神秘地递给他一个袋子,低声叮嘱:"你是大学生了,以后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大家小瞧了!"他打开一看,是两件崭新的衬衣。这看似普通的礼物,对于从未穿过衬衣的任正非来说,却是无比珍贵的。此前大热天他也只能穿着厚厚的外衣,同学们都看不过去,催他向母亲要一件衬衣,但他不敢开口,因为他深知家里的困难。 进入大学后,任正非牢记着父亲临行前的一句话:"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于是他除了专业课程外,还自学了数学、逻辑、哲学,甚至掌握了三门外语,达到可以阅读大学课本的程度。而这一切,都源于父亲的那句教诲和肩负全家希望的使命感。 2001年,当时任正非正在陪同领导人出访,突然接到母亲出车祸的电话。那天,程远昭从菜市场出来,提着两小包菜,被一辆汽车撞成重伤。等任正非赶回昆明时,母亲已永远地离开了他。更让人心酸的是,在母亲去世前两个月,她还跟任正非的妹妹说,自己存了几万元,以后留着"救哥哥"。即使到了晚年,她依然担心儿子会破产,这份母爱让人潸然泪下。 而早在1995年,任正非的父亲任摩逊也在昆明去世。那天,父亲口渴想买瓶饮料喝,因舍不得买贵的,选了一瓶便宜的,喝完后拉肚子,一直到全身衰竭去世。老人一生的节俭习惯,最终成为了家人心中永远的痛。 在母亲去世后,任正非在华为内刊上发表了万字长文《我的父亲母亲》,回忆自己走过的历史,并深情呼喊:"爸爸、妈妈,千声万声呼唤您,千声万声唤不回!"他扪心自问,自己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事业与员工、无愧于朋友,唯一有愧的是对不起父母!

0 阅读:73

评论列表

青荷望

青荷望

1
2025-05-01 14:22

原来任正非祖籍浙江金华浦江,涨知识了。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