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一新疆少年在沙漠中看到一只濒死的骆驼,他当即将自己仅剩不多的水给骆驼喝了,结果受到其父一顿暴打。没想到,最后骆驼却救了其父子俩的命。 1959年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33.7万平方公里的沙海,热得能把人烤干,冷得能冻透骨头。木拉提就出生在这片“死亡之海”边的小村子里,家里靠土坯房挡风沙,日子紧巴巴。他14岁,个子瘦高,皮肤被晒得黑红,眼神却透着股倔劲。父亲是个老向导,常年在商队里带路,脸上的皱纹像沙丘的纹路,深得能夹住沙子。他带队走沙漠,靠的是经验和规矩,水、路线、沙暴应对,哪样出错都可能全队没命。对木拉提,他管得尤其严,每天逼他背商队纪律,水袋里的水得精打细算,喝一口都得掂量。 商队春秋两季跑沙漠,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只有这时候能勉强走。水是命根子,每人腰间挂个水袋,走路都舍不得多晃一下。木拉提小时候就跟着父亲学了不少,咋用骆驼粪便找方向,咋听风声躲沙暴,耳朵贴沙子就能知道远处有啥动静。他第一次随队,8岁,背个小布包,里面装干粮和草药,腰上挂的水袋是父亲给的,叮嘱了一遍又一遍:“水没了,人就完了。” 那年春天,商队进了塔克拉玛干深处,沙丘连着沙丘,空气干得像要裂开。木拉提跟在队尾,牵匹老骆驼,走得慢吞吞。水袋里的水剩不到三分之一,晃一下都没啥声响。队伍歇脚时,他被派去捡石头固定帐篷。走着走着,他瞅见远处沙地上有个黑影,凑近一看,是只野双峰驼,腿上伤口淌血,气息弱得像随时要断气。这骆驼比商队的个头大,毛灰黄,眼睛半睁,沙子糊在睫毛上,看着怪可怜。 木拉提蹲下摸了摸它脖子,脉还跳着。他犹豫了一下,回头看看营地,又低头瞧瞧水袋,最后咬咬牙,把水全倒在一块凹石头里,推到骆驼嘴边。骆驼舔了几口,慢慢有了点劲。他又从布包掏出草药粉,抹在伤口上,血止住了。过会儿,骆驼晃悠着站起来,蹭了蹭他肩膀,迈着步子走远了。 他回到营地时,嘴唇干裂得直流血,走路都发飘。父亲过来抓起他水袋一摇,啥也没听见,脸一下子黑了。问清咋回事后,父亲气得掏出皮鞭就抽,鞭子甩在背上,疼得他直咬牙。几鞭下去,他跪倒在沙里,汗水混着沙子淌下来。队里人拉住父亲,他才停手,从自己水袋倒出一小口水扔过去,脸冷得像块石头。木拉提背上肿了好几天,走路都得咬牙撑着。 到了秋天,商队又进了沙漠,这次风沙猛得吓人,天天黄蒙蒙,能见度差得伸出手都看不清五指。走了九天,路标一个没见,水快喝光了,骆驼都开始低吼,队伍里没人吭声,心里都沉甸甸的。父亲站在沙丘上望了半天,啥也没瞧见,眉头拧得死紧。 就在这时候,远处沙丘上冒出一只野双峰驼,高大得很,额头有撮白毛。木拉提一眼认出,就是春天那只。它站那儿看了商队一眼,掉头就走,走几步还回头瞅,像在带路。父亲跟队员们合计了一下,沙哑着嗓子说:“没招了,跟它走。”队伍拖着步子跟上去,风沙打脸上跟刀子似的,喉咙干得咽口水都疼。 走了大半天,风小了点,前头终于露出绿洲,胡杨树稀稀拉拉,水面闪着光。队员们扔下东西就往水边跑,手捧着水往嘴里灌,骆驼也埋头喝起来。那只野骆驼站远处看了眼,转身走了,没影了。父亲拍拍木拉提肩膀,低声说:“那天打你打狠了,它救了咱们。”木拉提咧嘴笑笑,嗓子哑得像拉锯:“善心也有回报呗。” 这事传开后,沙漠边上的村子都听说了,晚上围着篝火讲这个故事,木拉提的名字传得挺远。商队的人后来碰上受伤的野骆驼或者困住的小动物,都会停下来给点水或者吃的。大家伙儿心里都明白,沙漠再狠,善意总能兜个圈子回来。木拉提长大后也进了商队,跟着父亲跑了好些年,后来沙漠里修了路,商队少了,他就在村里种枣树,日子过得踏实。
1959年,一新疆少年在沙漠中看到一只濒死的骆驼,他当即将自己仅剩不多的水给骆驼
灵鹿踏花寻梦来
2025-05-01 11:50: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