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拒发签证,中国代表无法入境,耿爽发声,联合国搬迁势在必行。 4月25日,耿爽在会议上发声,表示美方的拒绝签发签证,我方的代表多次备受干扰无法入境,不过此次的发声让人不由得想到是否联合国会搬迁?其实有点不现实,咱一点点聊。 先唠唠签证这事儿,美国作为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根据《联合国总部协定》,本应给各国代表发“绿色通道签证”,但现实是另一套:2023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15人次申请赴美签证,5人被拒,3人审批超过90天,远超协定规定的15天期限。 不止中国,2024年3月巴勒斯坦气候特使因在联大批评以色列,签证直接被拒;2023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想来开会,美国连领空都不让飞越,最后只能视频参会。 耿爽在会上提这事儿,就是要美国守规矩——你欠着全球最多的会费(22%),总不能把签证当“政治门禁卡”随便刷吧? 再聊“联合国搬迁”的猜想,这事儿其实是老话题新炒——2019年俄罗斯就提过搬迁提案,理由是美国总拿签证卡人,当时57个国家支持,但被美欧等60国反对搞黄了。 2023年非洲联盟又说“要不把部分机构搬到非洲”,结果还是卡在流程上:按《联合国宪章》,搬迁得三分之二会员国同意,还得改总部协定,美国作为东道国,光拖欠的26亿美元会费就占全球欠费的70%,它能同意自己被“赶出去”? 再说现实难处:纽约靠联合国每年赚38亿美元,当地企业放话“敢搬就断水断电”,连洛克菲勒家族当年捐的地都附带着“不搬迁条款”,真要搬家,光违约金就得赔上百亿美元,老百姓可能觉得“搬就搬呗,哪儿不能开会”,但联合国不是普通公司,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各国博弈的结果。 美国卡签证确实招人烦,但解决办法不是“掀桌子”,而是让规则更硬气——比如中国提议“对拖欠会费超1%的国家暂停安理会投票权”,这比讨论“搬去哪儿”更实在。 联合国搬迁这种大事儿,得看规则、看利益、看现实——至少现在,它还得在纽约接着“劝架”,只是得让美国明白:当东道主可以,但不能当“地头蛇”,不然这“地球村村委会”的桌子,迟早得让你砸了自己的脚。
3680亿打水漂!澳大利亚后悔也晚了,这就是跟着美国走的下场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