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香港,洪秀全的侄儿,洪全福留下的一张罕见老照片,这一年的洪全福已经年过古稀,他也是太平天国此时唯一幸存的王爷。
对于洪秀全的评价,至今仍旧褒贬不一。
前有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承诺“苟富贵,勿相忘”,但是在起义后,他的同伴来找他,却被他杀了。
后有洪秀全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有志言:“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为此,还制定了人口平分土地的办法,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但是在起义成功后,却忘记初衷,大肆封王。
据记载,当时光是各种王就多达两千多个。而在最初的时候,只有东西南北王,包括洪秀全这个天王,但是渐渐的,王位就越来越多,越不值钱,根本没有什么价值。
越是这样,内部就越乱,大家都有权力,没有管理者,内讧发生的次数就越来越多,最终大势倾颓,起义失败。
在1864年3月,天京合围,太平天国被镇压,同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就此覆灭。
在这两千七百多个王中,就有个叫瑛王的洪全福。
他是洪秀全的叔侄,起初,洪全福并不是叫洪全福,而是叫洪春魁,出生于1836年。
在族叔的影响下,1851年,15岁的洪春魁也参加了太平天国运动,后被封为瑛王。
在太平天国运动被清军镇压的时候,洪秀全的家人大部分都被清军所杀,就连洪秀全的儿子也不例外,在战乱中,洪春魁逃了出来。
但是清廷还是在全国范围内大肆追杀太平天国剩余势力。
洪春魁为了自保先是回到了族内,但是族长为了自保却并不想让他回来。
因此,洪春魁就只好出来,自立宗祠,辗转香港。
在香港内,洪春魁改名为洪和,这也是出于自保。
但是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背景的人,在那个时代,即使是在香港也是难以混下去的。
洪全福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就飘洋过海,到了古巴,在这里当起了鸟粪工。
在国外,洪全福也不好过,语言不太通,他只能低声下气的通过劳动换取食物。
这样下去根本就不是办法,于是,洪全福再三决定,还是回到香港。
这次,他不像之前那样躲躲藏藏,而是踏踏实实的学起了手艺,当了一名厨师。但是厨师也是个体力活,又很累,年纪一高根本就受不了,这一点,在洪全福身上也不例外。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洪全福已经力不从心,他根本就做不起来这种重活了。
思来想去,又决定改行当医生。
这一干就是许多年,在期间,他虽年事已高,但是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在医学界也有一定的声望和人气,在这些人气中,他再次感受到了复国的希望。
于是,在1899年的时候,他就找到曾经的好友谢日昌,在这里他认识了谢缵泰。
令他没想到的是,谢缵泰竟然是自己的忠实粉丝,而此时他年纪正好,有斗志。
于是,谢缵泰就是洪全福复国不二的人选。带着谢缵泰,洪全福准备开始复国行动,推翻清朝的统治。
要想复国,除了人脉可不行,还要有资金,吃喝住行、兵器武器哪样不要钱?
于是,谢缵泰,洪全福的铁杆粉丝,此次复国的领头人,就找到了富商李升之子李纪堂,他可是继承了父亲百万遗产的人。
李纪堂也是反清人物,听到洪全福等人是要反清,于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万事俱备,只欠事件,当时已经是十一月有余,现在行动不如再等等:除夕当晚。因为除夕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那日,官员、守卫都沉浸再喜悦、庆祝中,戒备较弱,很容易下手。
在《孙中山年谱》中,就有这一段的记载:“1月25日至28日,事先由心中会谢缵泰、李纪堂与洪全福共谋广州起义,建立‘大顺明天国’预定容闳为临时政府总统。是时,事泄失败!”
这在他们看来原本是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但是就在他们准备行动前三天,就被清军抄底了!他们的计划泄露了!
所有的证件、武器、资金全都被抄了,参与被抓者均斩首示众。
好在,洪全福又再一次顺利逃脱,返回香港,在这里他将自己的名字由洪和改为洪全福。在香港隐居,直到1910年,年过古稀的他因病逝世。
可惜,他没见到孙中山在1911年10月10日领导的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