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烏克蘭的無人機戰術 烽火问鼎计划
譯自MultiXAM
2024年時,烏克蘭武裝部隊開始在營、團和旅級一級單位組建獨立的無人機部隊,這使得烏軍能夠有系統性地使用無人機。
在那些接觸線在一年內沒有重大變化的地區,烏軍安裝了可與前方指揮所相連的攝影機、光電偵察設備和熱像儀以對陣地進行全天候的監視。烏克蘭武裝部隊透過這些偵察手段,向偵察排和攻擊無人機的戰備值班人員傳送俄軍來襲訊息。烏軍也利用高地、手機訊號塔、城市(例如托列茨克)建築和工業區的基礎設施(例如庫皮揚斯克)放置無線電發射器和放大器,以增加無人機的飛行距離。使用大型「巴巴亞嘎」無人機轉發控制訊號以及攜帶FPV早已成為無人機戰術用途的一部分。
在布良斯克方向,記錄到FPV無人機曾經接近縱深超過 30 公里。
烏軍無人機的活動不僅僅與FPV無人機產量的增長有關,操作無人機的部隊數量增加更有密切的關係。
當前的前線,烏軍傷亡慘重,人員短缺,長期無法撤回休整。為了彌補前線缺乏的打擊戰鬥能力,烏克蘭是透過增加無人機的活動來彌補部隊的些困境。對於前線的俄羅斯武裝部隊來說,今天可能高達 80% 的火力損失都是由烏克蘭的無人機所造成的:不僅是 FPV,還有大型「巴巴亞嘎」無人進行遠程佈雷、彈藥投放。
如果說一年前烏克蘭 FPV 部隊打擊的首要任務是運輸車輛或是覆蓋步兵集群,那麼今天,烏克蘭的無人機操作員並不吝惜使用無人機打擊單一目標。最近,我們分析了托列茨克發生的一起事件,為了擾亂我們在城市建設中的進攻(第150師),烏軍曾經向兩名佔據高樓建築物的俄軍士兵發射了 18 架 FPV。
在分析軍事行動最活躍地區的情況後,我們發現烏軍已經制定了無人機的特殊戰術。當接觸線的條件允許他們進行機動防禦時,實際上雙方不會發生火力接觸。烏軍的重點是利用監視設備偵測俄軍的人員、識別人員輪替路線、疏散路線、補給路線上的設備、火力損壞情況。例如在庫皮揚斯克,敵人明確地在奧斯基河左岸的庫皮揚斯克-烏茲洛瓦亞車站附近和工業區設立了無人機觀察哨,並在右岸較高的高層建築中安置了無人機值班人員和控制點,透過屋頂上安裝遠程天線和放大器,以無人機破壞俄軍的進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