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俗之名行勒索之实:谁在消费逝者的尊严? 一纸死亡证明竟成勒索筹码,常州低保老

安去新说社会 2025-04-30 15:52:34

以风俗之名行勒索之实:谁在消费逝者的尊严? 一纸死亡证明竟成勒索筹码,常州低保老人离世后的荒诞闹剧,撕开了基层治理中的畸形生态。当“风俗”沦为敛财工具,当亲情异化为交易筹码,这场围绕丧葬费的闹剧,拷问着法律底线与人性良知。 法律亮剑:敲诈勒索岂容“风俗”遮羞 村队长与侄子以“办丧事”索要8万元,已涉嫌触犯《刑法》第274条敲诈勒索罪。老人房产已合法过户,胡女士作为实际赡养人,依法享有办理死亡证明的权利。所谓“风俗”不过是暴力胁迫的遮羞布——法律早已明确,民政部门应保障公民申领死亡证明的权利,任何附加条件皆属违法。街道及时纠偏,重申丧葬费用无强制规定,正是对畸形权力索贿的当头棒喝。 陋习吃人:封建糟粕的现代变异 “无人情,不办事”的陈腐观念,在基层治理漏洞中异化为明码标价的勒索。8万元丧葬费背后,是部分村干部与宗族势力对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践踏。当“风俗”成为道德绑架的借口,当村规民约凌驾于法律之上,折射出的不仅是乡村治理的失序,更是对现代法治文明的公然挑衅。 基层之痛:监管真空催生权力寻租 事件暴露基层治理双重失灵:一方面,民政、公安等部门对死亡证明办理缺乏有效监督,放任“土政策”架空法律;另一方面,宗族势力与基层权力的勾连,让本该便民的服务异化为利益交换。低保户殡葬补贴形同虚设,更凸显制度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梗阻。 破局之道: 1. 法律兜底:公安应立案调查勒索行为,民政部门需畅通救济渠道,保障合法继承人与赡养人权益; 2. 移风易俗:推动村规民约与法律衔接,严惩借“风俗”敛财; 3. 制度补漏:建立殡葬服务价格公示制,完善低保户丧葬补助直达机制。 逝者已矣,生者何辜?当法律长出牙齿,当习俗回归本真,类似“以命换证”的黑色幽默才不会成为民生之殇。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就是守护文明社会的底线尊严。

0 阅读:10
安去新说社会

安去新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