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东北沦陷,60岁的大地主戴凤龄为了打鬼子,带着全家57口人上战场,14年后,全家只剩三人,余下54人全部阵亡。
戴凤龄是敦化城富贵人家的掌门人,原本一个家族过着富足无忧的生活,直到1931年那一天,日本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开始沦陷。
面对日本惨无人道的侵略,戴凤龄没有选择逃跑。对于日本的恶行,戴凤龄感受到了无比的愤怒,于是他振臂一呼,开始率领着整个家族抗日。
无论男女,无论老少,戴家的每一个人都把赶走日本看做最高的目标。
就在这个时候,曾在东北军担任过营长的王德林无法眼睁睁看着东北就这样沦陷,便在吉林省延吉县成立了中国国民救国军。
由于王德林曾经救过戴凤龄的性命,两人的关系一直不错,戴凤龄便直接带着人加入王德林麾下。
从此开始,戴凤龄就开始了漫漫抗日之旅,他曾经策划了攻打敦化县城的战斗,并取得了胜利,但日军后续的进攻太过猛烈,戴凤龄只能率领着家人和士兵撤退。
后来戴凤龄组建了救国军第五营,由于里面都是戴家人,也被称为戴家军,并开始长期活跃在抗日的最前线。
1933年,日军包围了救国军,紧急关头,王德林决定带着家眷和伤员前往苏联避难,再绕回中国。
当戴凤龄被问道是否一起走的时,他拒绝了王德林的建议,便带着王德林的兵继续投身于抗日战争中。
后来戴凤龄带着自己的“戴家军”加入了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并在1936年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自此戴凤龄在中共的领导下开始进行抗日斗争。
1937年,部队缺粮,为了为部队筹集粮食,戴凤龄带着三十多个人潜入成沙河沿一带,但是因为汉奸的告密,戴凤龄被捕。
被抓之后,为了得到联军的下落,日军对戴凤龄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但是戴凤龄宁死不屈,最后被日军扔进狼狗堆中,壮烈牺牲。
戴凤龄带领着戴家上下几代人参加抗日战争,其中的50多位都先后牺牲在战争中,等到最后日本投降的时候,戴家只剩下几个寡妇和小孩,以及已经70多岁的戴广禄,也就是戴凤龄的叔叔。
戴凤龄在花甲之年放弃优渥的生活,依然投身于抗日战斗中,他的家人也没有一个人选择放弃投降,可以说是现实中的“杨家将”。
他们的行为永远镌刻在中国历史中,而这种为捍卫民族尊严誓死抵抗的精神也让无数人为之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