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布了一份名单,声称这些国家将会成为首批和美国签署贸易协议的“候选国”。这份名单中显示有日本、印度、英国、澳大利亚和韩国五个国家,因为在9日美国暂停关税之后,特朗普自称70多个国家已经找到美方谈判,但进度不一。贝森特明确对外宣告,哪些国家最先和美国达成协议,他们就会受到“更好的优待”,不过相关协议谈判过程是不公开的,结果公布之前不会有人知道进度如何。
就在两周前,美国《华尔街日报》透露贝森特已经要求和美国签署贸易协定的国家,必须考虑“控制对中国的供应链问题”。也就是说获得美国减税的前提之一,就是他们需要减少和中国的经济往来,管控和中国的供应链以及“不允许转口贸易”。在这条消息发布之后,各方的态度很快发生改变:多个国家明确表示不同意和美国的关税谈判要以牺牲对华经济为前提,美国所公布的这份名单中,日本、英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损害对中国的经济利益”,韩国外长赵兑烈在日前承诺“韩国不打算选边站”。
28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官宣了一个新消息:印度很可能成为首批与美国签署贸易协议的国家之一,相关结果会在本周或者下周公布。贝森特还表示,美国的许多主要贸易伙伴都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以避免美国征收关税。印度是第一批和美国交涉的国家,且期间莫迪政府一直很积极参与对美国的经济谈判,尚且不知道双方达成协议的内容是什么,不过未来宣布的时候外媒猜测会公开部分条款,对后续和美国签协议的国家起到“激励”的作用。
现在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印度和美国达成首份贸易协议,其中有没有涉华条款?或者说涉华的部分是不是贝森特之前所说的“排除中国的供应链”?印度是五个国家中没有承诺“不损害对华经济利益”的两国之一,所以很多人担心莫迪对中国出台了额外关税条款,以求和美国快速达成协议,来获得特朗普政府所说的“优惠”。再加上之前印度将美国从中国脱钩看做是“机会”,印度部长还公开表示支持美国关税,认为他们能从脱离中国的供应链的企业中获得好处。所以这次印度有可能满足美国对华关税条件(或者部分满足),签署贸易协议。
值得注意的还有,上周中国商务部刚发表了掷地有声的言论: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将坚决采取对等反制措施。现在印度和中国的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不是一笔小数字;而且印度很多工业产能、供应链补给都要靠中国来完成,如果触发了中方所强调的“损害中国利益”条款的话,中印之间的贸易关系必然受到很大损害。对此有评论称:“印度政府想骑墙是真的,但是到了必须要做二选一选择的时候,希望他们不要犯之前一样的过错;印度不该幻想、也完全替代不了中国对美国的供应链,如果打这个算盘考虑太多误判了形势,他们很可能受到更严重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