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一位装裱师傅在废纸篓里捡到一张“请假条”。令人意外的是,它竟成了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价值2.7亿。 那时候,文物保护还是个新鲜事儿,修复古籍字画的手艺也不咋精细,老百姓对文物值不值钱,基本靠蒙。有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就在这乱糟糟的环境里,国宝现身的故事就这么上演了。 这位大佬名叫万育仁,是上海博物馆里专门给文物穿衣打扮的老师傅。他啊,特别喜欢书法和古籍字画。有一天,他正在捣鼓一些人家不要的老东西,突然在垃圾桶里发现了一张黄不拉几的绢布。乍一看,就是乱糟糟的草书,但右上角写着“晋王羲之上虞帖”,这几个字可把他给惊着了。虽然一开始有人觉得这八成是假的,但万育仁不信邪,非要带回家好好琢磨琢磨。 这一琢磨就是两年。后来,他请来个鉴赏界的大佬谢稚柳,人家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不是普通的仿品,而是宋徽宗珍藏的唐代王羲之摹本!再经过高科技手段一检测,绢布上还有南唐内府和集贤院的皇家大印呢。这下子,国宝的身份算是坐实了。之后,国内最牛的修复师傅们费了好大劲儿,终于让这件宝贝恢复了往日的光彩。你知道啥是“请假条”不?其实就是王羲之肚子疼,给朋友发了条短信说不去约会了。就这么几十个字,但因为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写的,竟然流传了上千年!书法家们还爱开玩笑,管这个叫“请假条”,心想这么小的事儿也能变成传世名作,真够逗的。不过说实话,这字儿虽然看起来简单,但那可是书法里的顶尖货,满满的都是文化底蕴。 现在啊,这张“请假条”身价暴涨,据说值2.7亿呢,就在上海博物馆里当镇馆之宝。它不光是个老古董,还是咱们中华文明的一个大代表。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民族魂”才是最值钱的。这宝贝的价值,早就不是钱能衡量的了,它是咱们大家伙儿共同的精神宝贝。
1975年,一位装裱师傅在废纸篓里捡到一张“请假条”。令人意外的是,它竟成了上海
盼南
2025-04-30 00:35:03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