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陈玉成被俘虏,临死前告诉胜保:我有4千骑兵,都是百战精锐,他们在哪里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4-29 19:39:34

1862年,陈玉成被俘虏,临死前告诉胜保:我有4千骑兵,都是百战精锐,他们在哪里?胜保笑了笑,全部接管,不杀一人。 陈玉成,1837年出生在广西藤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小时候父母双亡,跟着祖父母长大。别看他出身低微,天资却不一般,脑子灵光,喜欢舞枪弄棒,练出一手好枪法。1851年,14岁的他跟着叔叔陈承龙投身金田起义,加入太平天国,当了个童子兵,给罗大纲做卫兵。洪秀全看他忠勇可嘉,给他改名“玉成”,意思是大有作为。 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陈玉成管过军粮,干得有模有样。1854年,攻武昌打得艰难,他主动请战,带500精兵夜袭城东,爬墙进去,喊杀震天,清军吓得溃散,武昌到手。他因此升了官,管陆军和水师,崭露头角。后来,他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江苏、浙江一带打仗,战功赫赫。1856年,镇江被围,他划小船混进城,里应外合解了围。1859年,他因战功封“英王”,成了太平天国后期的顶梁柱。他最拿手的“回马枪”战术,以少胜多,名声传得老远。 1862年,太平天国形势急转直下。4月,陈玉成在庐州被围,日子不好过。这时,苗沛霖送来密信,说邀他北上寿州一起干大事。身边人劝他小心,可他还是决定去。4月17日,他带着四千精锐骑兵到了寿州,苗沛霖开城门迎接。他留四千兵在城外,只带二十几个人进城。结果一进大厅,看到茶几上放着镣铐,他立马知道上当了。伏兵冲出来把他拿下,苗沛霖把他交给清军将领胜保。 胜保劝他投降,陈玉成不干,还当面数落胜保打仗不行,气得胜保没辙。清廷下令把他凌迟处死。行刑前,他问了那句让人难忘的话:“我那四千百战精锐还在吗?”胜保说:“都接管了,一个没杀。”陈玉成又说,自己的罪自己担,跟别人无关,然后坦然赴死。 陈玉成挂念的那四千精锐骑兵,后来被苗沛霖收编,没挨刀子。胜保这边也算厚道,不仅没杀降兵,还放了陈玉成的弟弟陈聚成,希望他能帮忙招降太平军。可陈聚成回了江南,继续抗清,没买胜保的账。1863年,石达开投降后,他的部下被清军杀光,跟胜保的宽容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 不过,这四千骑兵的下场历史上没写太清楚。苗沛霖收编他们后,干了没多久,1864年他反叛清军,被僧格林沁剿灭。陈玉成的旧部在这场乱战里倒戈,把苗沛霖的脑袋献给了清军。四千精兵最后散落何处,没人说得准。 胜保接管四千骑兵不杀一人,表面看是大度,其实也有算计。他想稳住这帮精锐,收为己用,还能给清廷交差。可他这人运气不咋地,1864年因为虚报战功被慈禧赐死,落了个不得好死的下场。他对陈玉成旧部的宽容,倒是让人觉得有点人味儿,可惜没改变大局。 陈玉成死后,太平天国少了根大梁。1864年,李秀成被俘,天京陷落,运动彻底完蛋。陈玉成的故事却没被埋没,他的英勇和忠诚让人佩服。河南延津还建了纪念馆,每年清明有人去祭奠。他用命拼出来的传奇,成了历史的亮点。 他的悲剧也让人感慨。那年头,战争无情,英雄再牛也逃不过算计和背叛。胜保的宽容算个亮点,可太平天国的命数早就定了,陈玉成的死不过是加速了结局。 陈玉成的故事接地气得很,一个穷小子靠胆子和本事打出一片天,最后却栽在信任上。胜保的回答“不杀一人”,听着痛快,可背后是战场上的尔虞我诈。苗沛霖这种反复无常的家伙,坑了陈玉成,自己也没落好。这段历史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的复杂,谁都不是单纯的好人坏人。 陈玉成那四千精锐的下落,虽然没个明确的交代,但他们跟着主将出生入死,最后散在乱世里,也挺让人唏嘘的。这不就是那时候普通人的命吗?打仗打到最后,英雄没了,兵也没了,只剩下一堆故事。

0 阅读:472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