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也有“本草纲目”,中医药舆论场“废医废药”、“存医废药”、“究医验药”的演进 对中医药的态度一是“废医废药”派。理由无非是“不科学”,通不过“双盲”等等,应当完全摒弃。 二是“存医废药”派。意思是针灸推拿,养生食疗之类的“中医”有一定疗效,不可全废。但中药应当废除。 特别是传统中药中含马兜铃酸之类引起肾脏损害的成分,不可知成分太多,健康风险太大,所以应当保留中医,废除中药。 第三是学者周大伟提出的“究医验药”派。 我们姑且认为中医药“不科学”,是纯“经验方”。但几千年来,靠“神农尝百草”,靠“瞎猫碰死耗子”,靠亿万人命试出来确实有效的“方子”、“方法”,不加甄别,盲目扔了也太可惜。 因此,无论中医,还是中药,都需要重新审视,即“究医验药”。 “究医”方面。 中医的理论体系,更像是一种“文化”,很难用科学体系证实或证伪,就像很难用长度去测重量。中医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可重复的自洽”。 如果不相信中医话语体系的解释,那就用科学的话语体系重新解释一遍,科学解释通了就保留。 “验药”方面。其实,现代西药研究,多数是“单靶点”的。对传统中药的现代研究(验药),除了毒理学研究确保安全性,还对复方中药的疗效,即“多靶点协同作用”开展研究,为药学研究开拓了新领域和新思路。 其实将医学分为“中医和西医”并不准确,准确的说法应当是分为“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 世界各地在历史上都产生过各自的传统医学。在显微镜和手术刀正式登堂入室之前,全世界各族人民都在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中求医问药,此现象并非“中国”特有。 英国也有“本草纲目”。在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有一本记载周详的《1618年伦敦草药典》,也有多味草药之间的搭配,与中医的复方是一样的。 当前我国对中医药(传统医学)的态度是理性的,即保护、传承和发展,绝不是固步自封,在封闭的小圈子里自说自话。 一是中医药事关“千年文脉”。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二是中医药做好和现代科学的衔接对话。 “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禾麦文化 中医药 中医 中药 认知
英国也有“本草纲目”,中医药舆论场“废医废药”、“存医废药”、“究医验药”的演进
禾麦文化吖
2025-04-29 12:15: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