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湖南督军谭延闿的发妻刚病故,宋美龄立马向他示爱。不料,谭延闿厉声道:“兄妹之间,岂可胡来!”羞得宋美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愤怒离去。 谭延闿早就察觉宋美龄对自己有好感,于是悄悄将宋母认作干妈。当宋美龄示爱时,他便以“兄妹关系”为由拒绝。 那会谭延闿只有38岁,正是感情需求旺盛的时候,却宁愿独身,就连年轻美貌又有背景的宋美龄都不接受。原因就出在他的母亲身上。 谭延闿的母亲李夫人,原本只是谭府的一个婢女。有一天,谭老爷酒后兴起,将她抱回房中,一夜云雨过后便怀上谭延闿。 因为怀孕,李夫人从婢女变成通房丫头。 谭老爷除了原配夫人外,还有4个侧室,李夫人是地位最卑微的一个,每天干粗活,还受尽欺负。 在尊卑有别的封建文化中,李夫人是没有资格和丈夫同坐吃饭的。每餐她都得站在一旁伺候夹菜,等到大家都吃完,她才能到下人房里去吃饭。 这种情况,一直到她生下3个儿子也没改变。甚至,她的儿子们也因为庶出而在家中受尽欺负,吃穿总是别人挑剩下的。 谭延闿稍微懂事时,经常听到别人嘲笑他是“小老三”,意思是庶出。每次当他哭着诉苦时,李夫人总是安慰他说:“你要努力学习,出人头地,这样我吃再多苦也值得了。” 为了让母亲不再过苦日子,谭延闿发奋读书,展现出过人的才智,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称他为“奇才”。 1893年,13岁的谭延闿考中秀才。趁着父亲高兴,谭延闿提出,能不能让母亲坐下吃饭。 但是,父亲冷冷回答:“不能坏了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谭延闿很气愤,在心底暗暗发誓,总有一天他会让母亲体面坐下吃饭! 终于到了1904年,一家子正在吃饭时,仆人匆忙跑进来大喊:“恭喜老爷,三少爷高中会元!”
“啪”一声,正在盛饭的李夫人愣住了,手中的碗摔到地上,瞬间粉碎。 李夫人慌了神,忙蹲下身收拾。不料,谭老爷竟说:“以后你就坐下来一起吃饭吧。” 这下全家人都愣住了,都不敢相信谭老爷会枉顾祖制。 说到底还是因为谭延闿太争气了。放眼整个清代,谭延闿是所有湖南考生中,唯一一个高中会元的,可给谭家挣足了脸面。因此,谭老爷才对李夫人“法外开恩”。 那顿饭,李夫人是哽咽着吃完的,根本尝不出味道。毕竟,她已经在饭桌旁站了24年,其中的心酸和苦涩一言难尽。 后来,谭延闿官至湖南督军,在谭府有了不可撼动的地位。在他的威势下,全家都不敢再轻视和欺负李夫人。 由于常年劳累和营养不良,李夫人晚年身体变得很差,经受不住长沙的湿冷。为此,谭延闿特意将母亲送到上海静养。 然而,谭延闿没料到,不久后母亲会在上海病故。 不巧的是,当时政局动荡,谭延闿如果离开湖南,那他督军的位置很可能不保。 谭延闿见不到母亲最后一面,心中已经自责不已。无论如何他都要为母亲送葬,即使丢官也在所不惜! 就这样,谭延闿赶往上海,扶灵迎葬长沙。不曾想,到家时却被一群族人拦下。 原来,谭延闿想从正门过。但是李夫人只是妾室,按照族规,死后不能从族祠大门出殡,只能走侧门。 谭延闿不同意。母亲在谭府委屈了大半辈子,难道死后连这点体面也要被剥夺吗? 双方就这么僵持着,谁也不肯让步。 其实,谭延闿手握兵权,只要喊人过来,族人不让也得让,但他没有选择这么做。 最终,谭延闿躺到棺材上,大喊:“我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 众人都惊呆了,纷纷让路。 这件事在当时简直离经叛道。要知道贵为大总统的袁世凯,想让出身妾室的母亲进祖坟都不能够,只能为母亲另买墓地。相较之下,谭延闿确实传奇。 这件事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人们都称赞谭延闿是大孝子。 因为母亲的遭遇,谭延闿曾在结婚向发妻承诺:此生永不纳妾,亦不二娶。 不曾想,发妻为他生下1子3女后,便早早病逝。谭延闿虽然还年轻,只有38岁,但他牢记对发妻的承诺,余生不再有第2个女人。 所以,当他察觉宋美龄对自己有意时,悄悄将宋母认作干妈,和宋美龄以兄妹相称。如此,宋美龄也就没辙了。
谭延闿对母亲的孝,贯穿了一生: 母亲在世时,他发愤图强,为母亲争取到上桌吃饭的尊严; 母亲去世时,他怒躺棺材板,为母亲赢得人生最后的体面; 母亲离世后,他不纳妾不二娶,为母亲控诉封建传统的桎梏。 谭延闿的这份至孝,感天动地,将永远为后世所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