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发的毛姆的那本《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后来还是没看进去,早上看的时候感

安安里个西西吖 2025-04-23 21:30:40

早上发的毛姆的那本《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后来还是没看进去,早上看的时候感觉眼睛不舒服,人也不静,下午看了两页直接睡着了,一觉睡到4点,安姐放学[哈哈][哈哈]这本书对我来说就是毛姆开篇说的那类【看不下去倒也不必硬看】的书吧[哈哈]

后来我打开《晚安,怪兽》,总算又进入了自己的舒适区,眼睛舒服了,人也舒服了。

这是一本和《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同类型的书,讲述的都是来访者通过和心理咨询师的对聊一步步走出心里阴霾的过程,豆瓣评分都是9.0分。

对于我来说,《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给9.0的话,这本只能给8.5, 8.5在我这里也算蛮高的分了。

因为虽然书中都讲述了来访者心理痊愈的过程以及心理咨询师为之付出的努力,但前者更贴近生活,我自己就从其中的一个故事中得到了救赎,看完那位来访者的咨询过程,我自己好像也完整做了一次咨询一样,且咨询师自己去寻找督导做咨询的故事也很有趣。

而《晚安,怪兽》里面的案例就有点超出大众心理范围了,可以当一本心理类小说来看。

目前我看了3个案例,都是童年遭受极大创伤,导致成年后在一些事情上有障碍。

第一个案例是一位女性来访者,她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zs了,爸爸因为欠了很多债跑了,留下她和弟弟妹妹,小小年纪的她担负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衣服脏了就去偷新的,每周去偷一次,食物也基本是偷的。非常非常多的狗血事件后,她长大了,她爸爸找了个和她差不多年纪的后妈,在一次争吵中,她爸爸把后妈推下了楼梯,导致后妈s了,她帮忙伪造了现场,隐瞒了下来,在对谈过程中,咨询师怀疑她的母亲可能也是她父亲s的,但是只是怀疑,这么一个故事背景,是不是和我们普通人关系不大[笑cry]

第二个案例是一个加拿大籍华人,2-5岁期间,母亲以需要工作为由,长期把他锁在阁楼上,导致他长期与世隔绝,唯一的玩伴是一架音乐钢琴。成年后的他缺乏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特别是男女关系。这是个母婴依恋缺乏相关的案例,对一些读者来说可能会有共鸣。但是长达几年的时间都锁在阁楼上,不让孩子下来玩,属于虐待了,这个情况感觉也略极端吧,放在现在是能上新闻的程度。

第三个案例讲的是一个加拿大原住民的故事。在看这个案例前,我以为人的心理状态差到极致是得抑郁症,没想到还有更甚的,就是被生活折磨到没有任何感情,把自己的情绪完全压抑住,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的情绪情感。

这个案例中的原住民是因为妻儿在车祸中双双丧生,但他没有表现任何的哀伤,生活没有任何的改变,妻儿下葬的第二天像没事人一样准时上班,老板担心他有心理问题,帮他找的心理医生。一开始的时候心理咨询师只是静静地陪他坐着,好长一段时间,他才愿意开口说话,心理咨询进行到第三年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是可以允许有情绪的,他开始关注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后,他抑郁了,在吃上抗抑郁药以及开始关注眼前及将来的生活后,他的状况越来越好,对生活开始有期待了。

这还和加拿大原住民的历史有关,有那么一点时间,zf想要彻底消除原住民文化,不让原住民畜牧打猎,不让原住民的孩子说原住民语言,如果说的话,会召来严重的毒打,那个时候原住民孩子的死亡率非常高,来访者就因为在校期间说原住民语言差点被打死。因为强制住校,和父母分开,身边没什么人对他好,有一个牧师对他不错,但是后面侵犯了他,且时间长达3年……有一次他生病去医院,医生也侵犯了他……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慢慢地就开始封闭自己的感情了。

作者从心理咨询的角度,一步步地抽丝剥茧,让沉默封闭的来访者愿意打开心扉,说出自己内心做深层的痛苦,是我喜欢看的题材。书中作者为了这个案例,还特地去研究了原住民文化和原住民心理治疗方法,也给我一些启发。

宝藏家庭读书计划

0 阅读:0
安安里个西西吖

安安里个西西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