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报道,浙江有位女干部因为直播助农火速出圈,不料却有人质疑她是利用农民赚流量!没想到,这位女干部的回应直接又硬气,一下子把格局拉满:“不靠流量吸引人,我拿什么帮他们把口袋装满?”网友:读书的意义不是让你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让你带你的家乡摆脱贫困! 深藏在浙江台州群山褶皱里的仙居县百花村,风景是毋庸置疑的秀丽,但也实实在在地偏僻。这份偏僻,隔断了便捷的交通,也限制了村里许多留守老人的收入来源。年轻人大多早已奔赴城镇,留下的长辈们,守着几分薄田,日子能过,却也仅仅是温饱。 改变这一切的,是一位名叫陈玉琴的女性,她是村里的“共富生活委员”。 2024年春天开始,陈玉琴决定通过网络直播,把百花村的土产卖出去。镜头前,是她略带生涩却真诚的介绍;镜头后,是村民们地里刚摘的蔬菜、自家晾晒的干货、精心喂养的土猪土鸡,还有山上的茶叶。 她和丈夫会挨家挨户收货、登记,再借助如今通达的乡村公路和电商物流网络,将这些山货发往远方。 起初,直播间可能只有寥寥数人,但渐渐地,屏幕前的观众多了起来,有时能达到上百人。订单也随之而来,甚至常常供不应求。 “没货了?”——这样的信息弹出时,村里的老人便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转身走向田间地头,不多时,新鲜的带着泥土气息的农产就送到了陈玉琴手上,准备打包发货。 除了卖货,陈玉琴的镜头有时也对准村民的日常,那些不加修饰的生活片段,意外地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然而,当关注度逐渐升温,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也开始出现。 有人在屏幕后敲打键盘,质疑这番热闹景象的底色:这是真心实意的助农,还是利用农民的形象为自己博取关注和所谓的“流量”?不会是作秀吧? 面对这些探究甚至有些尖锐的目光,陈玉琴没有选择沉默或辩解。她相当坦然地承认:“对,我就是需要流量。” 紧接着,她的话语却又掷地有声:“如果没有人看,没有流量,这些好东西怎么卖得出去?乡亲们的收入又怎么增加?” 是啊,流量本身不是目的,但它是将百花村的资源转化为村民实实在在收益的必要桥梁,是助力这个小山村发展的有效工具。她要做的,是如何把这来之不易的关注,用在刀刃上。 比起网络上的种种议论,百花村的老人们可能更关心那些实实在在的变化。陈玉琴会定期将直播带货的收入分给参与的村民。 金额有多有少,有时是几百元,对一位平日里鲜有现金收入的老人来说,这已是不小的数目;有时是几千元;去年甚至有老人一次性拿到了上万元的分红。一位阿婆拿到600元时,脸上的褶皱似乎都舒展开来,那种发自内心的欢喜,是任何滤镜都无法模拟的。 我想,如果这就是“作秀”,如果这种“作秀”带来的流量可以实实在在帮助老百姓的生活,那就要大秀特秀,给所有的“为人民服务”的人,做一个大大的榜样! (来源:美丽浙江)
近日报道,浙江有位女干部因为直播助农火速出圈,不料却有人质疑她是利用农民赚流量!
唐人街卡通人
2025-04-23 20:42: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