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硬核啊‼️追溯新文学的开端

温酒书舫客 2025-04-06 15:04:12
🌿重访五四新文化的语言与文学,实际上就是追追溯我国“新文学”的起源发展。而“新文学”这一概念源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学它不仅是时间上的"新",更是一种思想、语言和美学上的彻底革新。 / 🌿这本《重访五四新文化—语言与文学》就是通过众人的论文研究,深入探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汉语语言与文学的发展流变,揭示了胡适、鲁迅、周作人等重要人物的文学创作历程与思想原貌,分析了这一时期的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以及汉字拼音化运 动等多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深远影响。 / 🌿在新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关系上,鲁迅概括为“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为梏亡中国的民族性。” 🌿对此王瑶老师批判了看待这个问题形式主义的人,有些人主张“全盘西化”,有些人墨守成规都是不对的,新文学应当“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文学革命的先驱者在高举现实主义旗帜,批判传统文学中的“瞒”与“骗”的反现实主义创作倾向的同时,也在古典文学中努力发挖掘现实主义,积极因素作为自己提倡现实主义文学的渊源与依据。” / 🌿陈平原在《经典是怎样的形成的》中全面探讨了胡适的诗集为何会成为经典,还让我们了解了诗集出版前,胡适先生曾让任叔永、陈莎菲、周氏兄弟、俞平伯删诗的轶事。 🌿这本诗集在经历20年代由“删诗”而产生“定本”,20世纪30年代的经由“辩体”而凝结“风格”,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经由“批判平反”而形成经典。 🌿所以《尝试集》之所以成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声名显赫的“经典之作”,主要不系于胡适本人的才情,很大程度是“革新与守旧”“文言与白话”“诗歌与社会”等冲突与对话的产物。在史家眼中,与文学生产同样重要的,是文学接受的历史。 / 🌿《重访五四新文化:语言与文学》这本书,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五四时期语言与文学变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也为我们在当今时代思考语言与文学的创新提供了启示。让我们珍视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语言和文学的不断发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