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是可怕的一年,也是闪着人性光辉一年
温酒书舫客
2025-02-22 16:40:52
🌿“九三年是紧张的一年,暴风雨来临,那样怒不可遏,那样气势磅礴。”
🌿雨果的《九三年》以1793年法国大G命最血腥、最矛盾的年份为背景,雅各宾派掌权,G命政权通过暴力手段巩固自身。路易十六被处决,法国西部旺代地区爆发保王党农民起义,反对G命政府的征兵和宗教政策,演变为内战。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建立G命法庭,大规模处决“反G命分子”,以极端手段维护共和国统一。
🌿雨果选择这一年份,正是因为它浓缩了革命的理想与暴力的悖论:革命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却在实践中陷入血腥镇压的泥潭。
/
🌿雨果写作《九三年》时,法国刚经历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运动。此前雨果因反对拿破仑三世政变流亡海外近20年,期间目睹欧洲G命浪潮与人道冲突,促使他思考“G命是否必然伴随暴力”这一命题。
🌿书中的三个主要角色,保王党叛军朗特纳特,G命军官郭文和西穆尔登。朗特纳特作恶多端,却在最后一刻放弃逃走,回到大火中救出了他劫走作为人质的三个孩子。而郭文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决定以人道对待人道,放走了朗特纳特而被导师西穆尔登送上断头台。
🌿朗特纳特是武装叛乱、残暴反动的保王党代表人物,但在最后一刻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西穆尔登则是以暴制暴、理性冷酷的G命者形象。
/
🌿雨果并非否定G命,而是批判其盲目暴力的一面。他认为,推翻封建专制、解放人性是历史的必然。而当G命者以“绝对正确”自居,用暴力压制异己时,革命会沦为新的暴政。
🌿纵观全书,雨果的观点集中体现在 一句话:“在革G命的绝对之上,有着人道的绝对。 ”郭文即是雨果理想的投射,他象征着G命中的人道之光,他赦免被俘的农民,因为他们对G命一无所知,但是对叔祖朗特纳特势不两立。他的死象征着理想主义的脆弱,彰显着人道的的永恒崇高。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