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漪园消失的建筑之治镜阁

霸名评过去 2025-04-03 15:12:04
治镜阁[搜索高亮]早已经废弃,恐怕现在知道它的人也不多,甚至连那片水域也被封闭起来......,但在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中,这里可是乾隆皇帝移天缩地在君怀的一个极其重要组成部分:“一池三山”中的“三山”之一。 “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常见的园林模式。传说古老的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从秦始皇开始,封建帝王梦想万寿无疆和长久统治,自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皇家象征的“瑶池三仙山”,“一池三山”成为了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清漪园更将这一园林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没有重复在一个水面上设立三岛的传统做法,而是将昆明湖一个大水面用筑堤的办法分成三个小水面(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水面中各有一岛,西湖中有治镜阁,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南湖中有南湖岛,形成更为宏大布局。 曾经的治镜阁是湖心岛上的一座圆形城堡式建筑,它巍峨高耸,再加上城墙上的三层楼阁,与昆明湖北岸的佛香阁遥相呼应,是清漪园最为抢眼的建筑之一。 根据《治镜阁陈设清册》中治镜阁三层的供奉主尊为无量寿佛的记载,研究认为,处于园内最西部的治镜阁在清漪园设计者的规划本意中正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尊﹣﹣无量寿佛的道场。 正是因为这种宗教意图,治镜阁在建筑形制上呈现为密宗曼陀罗(坛城)的构图,从而实现了该建筑"形"(外观)与"义"(内涵)的统一;同时,也正因为清漪园是乾隆帝以为母祝寿为目的而建的一座园林,五方佛神系中主寿的无量寿佛的道场才建得如此特异突出,瑰丽奇伟。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时,治镜阁因孤悬湖中心而免遭厄运。至1886年慈禧命人重修颐和园时,治镜阁已经因年久失修而破败;同时,因为财力匮乏,慈禧不仅无力修复治镜阁,还不得不将阁上的部分木石构件拆下,去营建园内的其他建筑,治镜阁由此废弃。 晚清至民国的数十年间,两重城墙外面包砌的城砖也逐渐被附近的农民拆用殆尽,只剩下了人们所能看到的夯土墙芯了。 只有一块乾隆御题的"蓬岛烟霞"石额幸存至今,前几年已经被颐和园的文物部门异地保护了。

0 阅读:2
霸名评过去

霸名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