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打运动战后果有多严重?中条山就是例证,死得实在太难看。。。 中条山被称为“抗战史上最耻辱的失败”,因为这一战按照日方的统计数据,中国军队被俘虏人数达到3万人,更是在中条山扔下了4万具尸体。国民党方面也承认有数万人被俘,伤亡在十万以上。 中条山就是老蒋嘴里“游击战比阵地战重要”的标杆根据地,但中条山的惨败证明国军根本打不了运动战也打不了游击战。因为运动战或者游击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根据地不能丢。中条山战役证明国军遭遇围剿时,无法运动起来保卫根据地,还会陷入阵地战泥潭。 那么,国军为什么完全运动不起来?不得民心是关键方面。有人可能认为抗战有民族大义加成,老百姓会选择帮助国军而不是日军。但在周边老百姓眼里国军与日军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说个最简单的,当年汤恩伯在河南是“水旱蝗汤”四大灾害之一,豫湘桂战役溃败途中,很多国军士兵被武装百姓缴了械。 游击战最重要的是得到周边百姓的支持,不然自己就成了睁眼瞎。在整个中条山战役前后,国军就属于这种睁眼瞎的情况。虽然国军是本土作战但在情报上与日军没有本质区别,都属于抹黑探路的水平。 中条山根据地建立早期,国府在这里搞了一个战地服务队发动民众支持抗战。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战地服务队又恢复以往“横征暴敛”的常态。整个晋南地区被战地服务队搞得怨声载道。而国军各级军官又克扣粮饷,这就导致底层士兵长期吃不饱饭。为了生存就化装成土匪到山下打家劫舍。这样的部队要是能有民众支持就奇怪了。 这一情况从抗战一直持续到解放战争。清风店战役中,晋察冀军区野战军一天奔袭了120公里,全程都有老百姓提供后勤,无论是伤员还是弹药都可以迅速送到后方。解放军能大范围穿插除了自身粮食有保证体力好外,解放区老百姓的支持是重要的。苏中战役期间,华中野战军就在国军15个旅的眼皮子底下来回穿插,国军就是发现不了。等你找到解放军主力了,那可能就是解放军要围歼你了。 反观国军就不行了。淮海战役爆发时,刘峙曾派出侦察兵到徐州周围去侦查,结果这些侦察兵到一个地方老百姓就说见到过“共军”,结果刘峙吓得把孙元良调到徐州拱卫,把宿县这个交通枢纽拱手相让。刘峙还派出200个电台到山东去渗透,结果这些电台进了山东就没音讯了。所以,国军无论打什么仗都是一字长蛇阵。 随着解放军日益壮大,国军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抱团取暖。1946年一个整编师就敢深入解放区,到了1947年只敢以三个军组成一个兵团出城作战,到了1948年以几个军组成的大兵团才敢沿交通线运动。 在中条山这里,国军只能跟日军一样沿着交通线走。中日双方战力相差巨大,如果大家都在交通线摆开了打,中条山不过是忻口会战、淞沪会战的翻版罢了,一旦日军突破一个点,国军整条防线就会面临被分割包围的局面。 真正的运动战应该怎么打呢?淮海战役中粟裕的华野就给国军上了一课,想要运动起来首先得能摆脱交通线。由于国军只能沿着交通线运动,所以粟裕非常清楚国军会从哪里撤退也清楚国军会在哪里救援。整个淮海战役看起来是上百万人作战,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葫芦娃救爷爷的过程。 粟裕清楚黄百韬必定沿陇海路撤退所以包围了黄百韬。粟裕非常清楚李弥和邱清泉的救援路线,所以提前就布置好了阻击阵地。粟裕也十分清楚黄维的北上路线,所以中野易如反掌的包围了黄维兵团。连运动战都打不了,怎么可能打赢解放军?
国军打运动战后果有多严重?中条山就是例证,死得实在太难看。。。 中条山被称为“抗
晖志谈情
2025-03-04 15:37:3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