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寻根探改革,队员筑梦续新篇】 曲阜师范大学 曲园学子三下乡 山东学子实践青春行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 2025年2月12日,“改革之源,振兴之路”社会实践队走进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启了一场追寻中国农村改革足迹的红色之旅。小岗村,这片承载着中国农村改革基因的热土,因1978年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按下红手印、实行“大包干”而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1978年冬,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巨大风险,秘密签订“生死契约”,将集体土地承包到户,首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举打破“大锅饭”的桎梏,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壮举不仅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更为中国农村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1982年,“大包干”经验被写入中央文件,推广至全国。2016年,小岗村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实践队首先来到“大包干纪念馆”。馆内通过历史照片、实物展陈和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了当年“分田到户”的艰辛历程。队员们驻足于按有红手印的“生死状”复制件前,聆听讲解员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破旧的茅草屋模型到粮满仓的丰收场景对比,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
在“当年农家”院落,队员们走进按原貌保留的土坯房,触摸斑驳的农具,体验改革前农民的生活环境。院内的一口水井、一台石磨,无声诉说着小岗人曾经的困顿与不屈。实践队还参观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通过沈浩书记驻村工作期间的手记、照片和遗物,学习他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数据显示,改革后的小岗村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3.6万斤跃升至2023年的1200万斤,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2元增长至3.2万元。如今的村庄,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错落有致,现代农业示范园内果蔬飘香,文旅融合项目吸引着八方游客。队员们走访了“金小岗”农业产业园,了解蓝莓种植、电商助农等新业态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小岗村不仅是改革的起点,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板。通过此次活动,“改革之源,振兴之路”实践队的队员们深刻领悟了“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小岗精神。他们表示,将传承这份改革基因,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年力量。
撰稿人:李旭
“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
指导老师:孙泽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