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兴产业,产芝焕新促共富】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学子实践青春行
为探索青年智慧与乡村需求融合的振兴路径,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社会实践队深入莱西市产芝村展开实践调研。队员们以田间地头为课堂,以文旅项目为课题,通过技术帮扶、创意策划、资源整合等行动,为这座传统村落注入青春动能,助力其走出一条“农业筑基、文旅赋能、共富共赢”的振兴新路。在莱西市产芝村,一场以文旅融合为核心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产芝村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成功打造了“一村两地”式的文旅发展模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典范。近年来,产芝村通过整合资源,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文旅产业,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村向现代化文旅新村的转型。
当实践队员踏入产芝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地1500亩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郑主任向队员们介绍,该产业园主要种植藤稔葡萄和阳光玫瑰,年产量达600多万斤,产品销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0多万元。产业园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通过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成为产芝村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在文旅方面,产芝村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功打造了以“产芝湖”为核心的旅游品牌,这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村内现有8家淡水鱼馆和26家民宿,每逢周末,周边游客纷至沓来,体验乡村风情,品尝特色美食。实践队员们深入民宿和鱼馆,与经营者交流,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和面临的挑战。队员们发现,尽管产芝村的文旅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品牌知名度与游客黏性仍有不足,为此,实践队员以“青春视角”为突破口积极建言献策——线上,队员们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分享产芝村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制作短视频展示村内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潜在游客的关注。线下,队员们深入周边社区和旅游景点,向游客推介产芝村的旅游项目,进一步提升产芝村的文旅品牌影响力。在民宿推广方面,队员分组走访26家民宿,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梳理出“服务标准化不足”“宣传形式单一”等问题。
随后,队员们为经营者量身定制了“民宿故事化”方案:挖掘每家民宿的历史背景与主人故事,制作成短视频在各媒体平台发布。实践队员表示:“游客不仅需要舒适的住宿,更渴望情感共鸣。”此外,实践队还建议村委举办“周末乡村文化市集”等特色活动,邀请游客参与泥塑体验、葡萄采摘等活动,以此吸引周边城市家庭游客。公司负责人介绍,自成立以来,公司已成功整合了村内的多处闲置房屋和土地,将其改造为民宿、餐厅和文化体验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通过市场化运作,公司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还参观了产芝村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如泥塑和面塑。这些传统手工艺作为产芝村的传统手工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不仅承载着村内的文化记忆,还通过创新设计,成为吸引游客的特色产品。在产芝村的泥塑和面塑工坊,实践队员不仅体验了传统技艺,更成为文化传承的“创新推手”。面对手工艺品销路狭窄的问题,队员们提出“非遗+文创”的思路:将泥塑元素融入文具、饰品等日常用品,并协助设计系列产品。近年来,通过智慧农业、文旅融合和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产芝村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是当代乡村振兴的丰硕果实。但经实践队员调查,产芝村文旅结合的发展模式仍存在诸多阻碍。如产芝村的文旅品牌知名度较低,难以吸引远途游客;村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无法满足游客需求,亟需扩建和升级等。在此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从技术帮扶到文化创新,从资源整合到品牌塑造,青春力量在产芝村的土地上留下了深刻印记。未来,队员们将持续关注产芝村的发展,期待其文旅产业进一步升级,突破发展困境,更期待产芝村成为乡村发展的示范样板,让广袤乡村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