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同样一亩田,一个人用六个月时间打理和两个人用六个月

修正好说事儿 2025-01-28 23:19:57

科学技术是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同样一亩田,一个人用六个月时间打理和两个人用六个月时间打理,在其他条件同等情况下,生产的粮食应该是一样多的。它并不会因为你在田里干得久点或快点而增加了粮食产量。因为决定粮食产量的因素主要是由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字方针决定。刚分田那回,土、水、密、工和分田前基本上没有改变,但是,肥一一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了,这是客观事实吧?种一一杂交水稻、高产小麦种子是那几年开始推广种植的是客观事实吧?保一一农药新品种开始逐年增多是客观事实吧?众所周知,肥丶种、保对作物产量是见效最快的,居然被人忽视了,单独拿这个“管"字来大肆宣传,这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吗?我们不妨来解读一下这个“管"在分田单干前后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我们以我家乡广西种植的水稻为例吧。水稻管理先从育秧开始,育秧和用牛耕田是同时进行的,再到撒基肥插秧,下一步是耘田除草,一般是用脚耘两遍,边耘田时边撒壮杆肥。将出禾胎时撒壮胎肥〈有化肥时代才有壮杆肥、壮胎肥,过去是插秧前撒点农家肥,没有壮杆肥壮胎肥的,这就是过去粮食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接着是露田。最后是水稻成熟开始收割。我亲历过两年生产队种水稻的全过程,分田后也种了几年田。分田前两年我家只有我和母亲堂伯三个劳动力参加生产队劳动(堂伯是1.3米高的孤儿,没娶老婆,生产队专业看牛员),分田后我爸也请假回家帮忙,我有一个弟弟初中没有读也下地干活了,堂伯依然是做看牛耕田(我家与另外三家共分得了一头水牛)。可以看出来,分田后,我们家有五个人干活了,活干得比生产队快是肯定的。由于刚分田几年仍然是使用生产队时用的笨重打谷机,两个人才踩得动,需要七八个人才能发挥最大效率。到收割粮食时,我家是和另一家搭伙收割的,我家四个人,两人打谷一人拣禾衣一人割稻,显然是不行的。另一家也是四个,两家搭伙共八个人一起收割水稻。另一家在生产队时只有两个劳动力,分田后刚好有一个初中毕业便回家务农了,当教师的父亲也放假回家帮忙。分田后,两家都增加了两个劳动力,这就是分田后干活要比生产队时快的主要原因(再过两年两家更是一下子增加了四五个劳动力,读书的毕业了,有两个娶了老婆)。记得收割时,上午和下午每人都是割够两箩筐稻谷才收工的,和生产队时別无二样。人手增加了,插秧和收割是比以前快了,但是,这两个工序明显并不能增加粮食产量呀。难道是牛耕田比以前更精细了?肯定不是,因为都是用牛耕到熟才能插秧的,在生产队哪块田耕不熟插秧的人会骂骂咧咧,队长会责令看牛员重耕的。难道是耘田比以前更精细?也不是,耘田的质量前后并没有明显差别,再说近十几年农民懒到一遍也不耘粮食照样年年增产。从育秧到收割各道工序都搜索了一遍,愣是找不出“管"字到底哪道工序让分田后粮食大幅度增产的,尊敬的条友,你能找出来吗?

0 阅读:1
修正好说事儿

修正好说事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