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3月,国民党专员韦孝儒去洛阳开会后失踪,蒋鼎文派人调查,在一个枯井中发现了韦孝儒等六人的尸体,由此牵扯了军统的一次暴行。 韦孝儒被杀的原因,是他阻挠了军统大特务赵理君的贩运鸦片牟利,招来了杀身之祸。韦孝儒是河南的老同盟会员,在当地颇有名望,名声也不错。1932年,韦孝儒去南阳当县长时,既没有带随从,也没有带家眷,离任时,南阳百姓自发迎送。 全面抗战爆发后,韦孝儒担任国民党在河南第二区的党务指导专员,期间他和八路军友好相处,在商丘的十几个县,合作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6月,韦孝儒的家乡杞县沦陷,他毅然辞去官职,只身前往杞县,利用影响力,拉起了五千多人的抗日队伍,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和日军进行了大小数十战,收复杞县县城,第一战区长官部对他通令嘉奖。 1940年,韦孝儒担任河南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十二区管辖的地区大部都是黄泛区,赵理君的手下,经常往来这里,走私货物、贩运鸦片谋取暴利。 赵理君是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为人狠辣残暴,被称为“追命太岁”。1941年,赵理君被派去第一战区任少将编练专员兼华北战地督导团督导专员,赵理君以“督导”为名,行不法之实,他派手下在黄河渡口设卡,抢劫过往商客,遇有反抗,轻则打骂,重则将人抛入黄河。 韦孝儒对军统特务在黄泛区的胡作非为非常不满,有一次亲自部署,派人在渡口查扣了几大船赵理君部下贩运的货物和鸦片。赵理君派人要人要货,韦孝儒大怒,将运货的几个为首特务以“贩运毒品”的罪名枪决。 赵理君骄横跋扈惯了,啥时候吃过这亏,他想报复,但韦孝儒是国民党的专员和保安司令,手中掌握着好几千的武装,真要动手,韦孝儒还真的不怕赵理君督导团的那几百人。 1942年初,卫立煌被免去本兼职务,所遗的第一战区长官、河南省主席职务,由蒋鼎文、李培基分别接任。3月,蒋鼎文、李培基在洛阳召开军政会议,河南的国民党军政大员大部参加。 赵理君得知韦孝儒也到洛阳参会后,认为这是一个下手的良机,因为华北督导团在洛阳有一个行动大队(约一百余人,曹银屏任大队长),动起手来有现成的人手,而韦孝儒到洛阳时,只带了三个随员。 韦孝儒到洛阳参会时,住在一所中学,一天深夜,曹银屏带着行动大队十几个特务,将韦孝儒及三个随从、中学校长、教务主任共六人捂嘴捆绑后,用汽车带到机场附近的一口枯井旁,将六人抛入后用土活埋。 韦孝儒等六人离奇失踪,让上任不过二个多月的蒋鼎文,既震怒又尴尬,下令严查,务必破案。 几个月后,调查人员发现机场附近的枯井被土掩埋,产生怀疑,清理覆土后,发现了韦孝儒等六人的尸体。韦孝儒遇害的消息传出,不仅河南各界群情激愤,连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也给蒋鼎文发去电文,要求尽快破案。 虽然蒋鼎文抽调了大批人手,但直到第二年3月,还是没有头绪,这时洛阳发生了一起“盗窃案”,意外的让案子告破。 原来,赵理君的勤务兵去洛阳一家钟表店买手表时,趁着店员不注意,将一块名贵的手表顺走。不久后,这个勤务兵拿着手表去另外一家钟表店出售时,店主感觉不对劲,就去警局报案,警察到后将这个勤务兵抓获。 勤务兵被抓后,一点都不害怕,抛出赵理君的身份压人,并威胁说:“拿了一个手表,你们就敢抓我,再多事小心把你们像韦专员那样活埋了。” 在场警察一听,连忙向局长汇报,局长亲自审问,拷打之下,这个勤务兵很快就招了,说他参与了杀害韦孝儒,并讲述了详细的过程。 蒋鼎文大怒,派人将赵理君召到长官部后扣押。曹银屏闻讯后逃跑,但很快也被蒋鼎文派去的人抓获了。赵理君、曹银屏被抓后,其他参与者也相继落网。 韦孝儒是老同盟会员,当过国民党的党务干部,一同遇害的教务主任,他的哥哥是中统的大特务,此案曝光后,惹怒了整个“CC系”,由陈果夫、陈立夫牵头,给老蒋写联名信要求严惩凶手。 戴笠一开始还想保住赵理君的性命,他跑去洛阳找蒋鼎文,希望把赵理君保住,至于其他人,杀就杀了。 蒋鼎文一连面子都没给戴笠,坚决要求严惩。蒋鼎文火气很大,他好歹是战区长官,一方军政大员,军统在他长官部所在地洛阳,公然活埋专区专员,这种挑衅,任谁都受不了。 赵理君这边还做着被释放的迷梦,在姨太太看他时,他骄横的说:“放心关不了几天。” 赵理君高看了自己,他虽是军统骨干,但在老蒋眼里还不够格,不属于保的对象,很快老蒋给蒋鼎文发去电文:“杀人犯赵理君等人着即枪决。” 行刑这天,赵理君还不相信,对看守说:“蒋鼎文配判我的死刑吗?我是军委会任命的督察专员。” 当行刑官拿出手令,并让士兵押解去刑场上,赵理君顿时脸色苍白,瑟瑟发抖。 蒋鼎文对赵理君等人恨极了,下令在绑架韦孝儒等人的中学操场行刑。赵理君被处决前,还以不相信的语气在遗书中写道:“我万没想到……” 赵理君等人被枪杀,死有余辜。只是可叹韦孝儒,奔走前方率部抗日,却在后方被“自己人”活埋。
1942年3月,国民党专员韦孝儒去洛阳开会后失踪,蒋鼎文派人调查,在一个枯井中发
市井老李
2025-01-12 21:59:22
0
阅读: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