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西泽坨村,一个14岁的孩子,因为一口吃的,稀里糊涂

自由的百灵鸟 2025-01-09 17:14:55

1943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西泽坨村,一个14岁的孩子,因为一口吃的,稀里糊涂地参加了国军。他这一走,历史车轮奋力向前,生死两茫茫,父母此生再未见过他。 2019年2月的一个雨天,台湾某医院的病房内,已经90岁高龄的张万龙躺在病床上。他已经陷入深度老年痴呆,长期处于半昏迷状态。这天醒来时,他突然说出了"我在河北唐山"这句话。站在床边的儿子张建邦愣住了,这个地名他已经很久没有从父亲口中听到过。 在台湾出生长大的张建邦,从小就因为户籍本上"河北唐山"的籍贯被同学称作"外省人"。每当他向父亲询问籍贯的含义时,父亲总是淡淡地回答:"你出生在台湾,但是你的根在河北唐山。"对于这句话,年幼的张建邦一直似懂非懂。 时光倒流到1943年,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西泽坨村,14岁的张万祥(后改名张万龙)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那时的华北平原正经历着一场大旱,年景不好,村里的人都在为一口吃的发愁。一天,有支国民党部队经过村子,张万祥为了一顿饱饭,稀里糊涂地跟着部队走了。 临行前的那个早晨,母亲摸着他的头,给他收拾了几件旧衣裳。父亲站在院子里,手里握着一个破旧的布包袱,里面装着几个杂粮饼子。年幼的张万祥并不知道,这一别竟成永诀,他再也没能见到年迈的父母。 1949年,刚满20岁的张万祥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到台湾。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他和众多军队退伍人员一样,过着清苦的生活。由于早年的战伤,加上没有文化、没有技术,他只能在岛内交通部门做些修路筑桥的体力活。 漫长的单身岁月里,张万祥看着不少战友或是郁郁而终,或是客死他乡。直到1972年,经人介绍,43岁的他才和一位带着孩子的离异女子组建了家庭。两年后,妻子为他生下了儿子张建邦。在他的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和他开玩笑。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的消息传到台湾。那天,唐山和台湾都下着大雨,张万祥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整夜难眠。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会在深夜惊醒,担心家乡的亲人。这种牵挂,一直延续到了1987年。那年,台湾开放老兵返乡探亲,但他在妻子的劝阻下,最终没有回去。 如今,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已经说不出太多话,但"河北唐山"这个地名,却像是刻在了他的骨子里,即使在意识模糊时也会不自觉地提起。看着父亲日渐衰弱的身体,45岁的张建邦开始思考,是否应该帮父亲完成这个迟来的心愿。 这段历史,就像一列驶向远方的列车,带着14岁的张万祥离开了家乡。而今,90岁的老人躺在病床上,依然念念不忘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时光飞逝,沧海桑田,一顿饭引发的离别,竟成了长达七十余年的乡愁。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消息,成为了张万龙挥之不去的阴影。每逢下雨天,他总会想起家乡。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返乡探亲政策时,他原本也动了归乡的念头。但妻子担心他一去不返,为了三个孩子的生计,极力劝阻。而他自己也顾虑重重:一边是音讯全无的故土亲人,一边是相依为命的小家,最终他选择了留下。 从那以后,"回家"这个词在家里几乎成了禁忌。张万龙把思乡之情埋在心底,只在梦中才敢回到那个熟悉的村庄。直到2019年,卧病在床的他,已经记不清很多事,却总是念叨着"河北唐山"。 面对父亲日益衰退的身体状况,张建邦决定帮父亲圆这个迟来的归乡梦。可是,要找到七十多年前的老家,谈何容易?父亲的记忆已经模糊,除了"河北唐山"这个地名,其他细节都记不清了。 在翻找父亲的旧物时,张建邦发现了一份珍贵的退役信息登记表。表上工整地记录着一串地址:"河北滦县清水乡四保六甲门牌一二五号"。这是大陆推行保甲制度时的地址,虽然这个制度早已废除,但这成了寻找老家的唯一线索。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建邦在网上发起了"老兵张万龙寻亲"的帖子。很快,这个消息传到了唐山市滦南县。当地一位叫马福良的村民看到后,想起父亲生前提过,家里有个五姥爷参加国军后杳无音信。他立即联系了自己84岁的母亲,可惜母亲因为小脑萎缩,只记得娘家姓张。 经过多方打听,马福良找到了自己的大舅张有。虽然张有没见过五叔,但记得奶奶常常念叨五叔的名字——张万祥。为了确认身份,他们请教了德高望重的二姑父。二姑父回忆说,张万祥小时候因为一个耳朵大一个耳朵小,村里人都叫他"半个耳朵"。 这个特征与张万龙完全吻合。当志愿者将照片转发给张有时,众人皆确认无误:失散多年的亲人终得团聚。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张家沸腾了。 不久后,张建邦带着父亲和家人踏上了回乡之路。在老家的祖坟前,他背着父亲完成了迟来的祭拜。面对爷爷奶奶的坟墓,张建邦哽咽着说:"对不起,我们回来晚了。 七十余载光阴荏苒,昔日那个为求果腹而背井离乡的少年,如今终得归返那魂牵梦绕的故土。这一天,不仅是张万龙个人命运的转折,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像张万龙这样的年轻人,有多少人为了生存离开家乡,又有多少人终其一生未能归来

0 阅读:74
自由的百灵鸟

自由的百灵鸟

感谢大家的关注